银监会主席透露的少数不法金融集团到底是在说谁?
2018-01-23 12:23:22
  • 0
  • 1
  • 5

文/反做空研究中心 

来源:实说新语

党报专访银监会主席 透露重要信号

金融监管风暴愈演愈烈,而且正逐渐逼近金融业的核心层面。如果前段时间只是发发文件吹吹风的话,接下来就要动真格逮捕人了,好戏才刚刚开始。

1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专访银监会主席郭树清的内容,点出了下一步金融防风险的核心是治理整顿银行业。

郭主席的话很尖锐,指向也非常明显。在谈到下一步银行业改革方向是什么的时候,郭主席说,当前银行业的主要问题是规范的股东管理和公司治理没有同步跟上。既存在股东不作为、不到位,从而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也发生了少数股东乱越位、胡作为,随意干预银行正常经营的问题。有的股东甚至把银行当作自己的提款机,肆意进行不正当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

郭主席还特别强调:少数不法分子通过复杂架构,虚假出资,循环注资,违规构建庞大的金融集团,已经成为深化金融改革和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的严重障碍,必须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这段话有几个关键词,连起来就是:少数不法分子违规构建庞大的金融集团。很多人会问,到底谁是不法分子?又是谁在构建不法的金融集团?

首先,在中国,国有的金融集团占绝大部分,但在这里肯定要排除在不法金融集团之外,国家的当然不存在非法的问题,最多是不规范和个别人的违法违规问题,不可能是整个集团都是不法的。所以,郭主席说的不法金融集团肯定不是国有金融集团。

那么,这里所说的不法金融集团肯定是民营企业。但是,在民营企业中,能称得上集团,而且还搞金融,还很庞大的,又有几家呢?

而且,这些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喜欢通过复杂架构,虚假出资,循环注资,违规构建庞大的金融集团。这样数下来,就更少了。

根据新财富的统计,中国涉及金融行业,而且做得比较庞大的,大概有28 大民营资本系族,以下是它们的持股金融机构情况的数据概览。本表格按照入股金融机构数量排序,相关股权比例基本为截至 2016 年年末数据。

郭主席所说的不法庞大金融集团,应该大多是在这里面的!(详情本文末尾有梳理)

正如郭树清所言,复杂架构,虚假出资,循环注资,违规构建庞大的金融集团,这样导致的金融体系风险是非常巨大的。郭树清指出,下一步银行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重点在于,着力降低企业负债率,抑制居民部门杠杆率;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继续拆解影子银行;清理规范金融控股公司,有序处置高风险银行业机构;深入整治各种违规金融行为,坚决打击各种非法集资活动;继续遏制房地产泡沫化倾向,主动配合地方政府整顿隐性债务。

这一次紧紧盯住银行业,其实也是抓紧了金融的核心。截至2017年11月末,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已从2007年末的54.1万亿元增至244万亿元,年均增速17%,远远“跑赢”GDP,占据金融资产规模的60%以上。

金融乱象和资本财阀化

“不法分子违规构建庞大的金融集团”,这是财阀的定性。

资本财阀化,是最近10年的事。

浮出水面,是从举牌上市公司开始的,然后迅速扩张,举牌、控股银行业。

过去三年,其实在股市、楼市、汇市三大块,都已经表演过了。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不是资本逐利,而是你咋就一夜之间吃成了胖子?你钱哪来的?谁的钱?监管层一路给开绿灯,国有金融体系一路给输血,这不是按着市场规则来的。

是特权资本的套路。牌照权、集资权、贷款权,总之是金权在手,要嘛嘛有。

金融乱象的根源,也是监管层和财团里应外合,才能割韭菜。庞大金融集团的另一个属性,都是庞氏金融集团。站在高高的杠杆上,睥睨众生。

再这么吃下去,这么玩下去,就失控了。

不是没有先例。民国期间的财阀们已经进行过了全套一条龙的表演:依附政府的四大家族既掌握印钞权,又掌握战略资源、民生物资、外汇美钞、进出口贸易。

这些财阀在产业层面的套路是:大肆收购其他企业股权,或制造困境打击其他企业,或趁其他企业陷入困境廉价或者干脆以债券形式收购。

在金融市场的套路是:依赖权力大肆进行金融投机、内幕交易,然后物价飞涨,恶性通胀。民众财富不断遭到洗劫,最后让南京政府没了信用。

蒋经国去上海打老虎,打到表弟就打不下去了。没多久爷俩就去台湾了。

今天的国情,不会让N大家族的故事重演,一旦开打,估计是要打到底的。

再说,在过去三年的关键时刻,这些资本也没经受住大局的考验。

28个金融派系数据梳理

NO.1 明天系

持股机构:控股23家,参股21家,合计44家

布局特点:全能型混业金融

关于明天系的资产版图,新财富曾做过详细拆解。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明天系掌控9家上市公司,控股、参股30家金融机构,但由于资料所限,我们不能肯定,“这就是明天系的全貌,没有任何遗漏”。

经过对800余家金融机构股东的全面统计,对明天系持股金融机构的情况有了新的发现,其通过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及大量的中间影子持股公司,所持股的金融机构从此前的30家增加至44家。其中,银行17家、保险9家、证券8家、信托4家、基金3家、期货2家、金融租赁1家。截至2016年末,明天系所控股的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合计已超过3万亿元。

明天系可以说是典型的全能型混业金融机构,其几乎在每个金融分支都拥有旗舰型企业。其控股的旗舰银行当属哈尔滨银行(06138.HK)及包商银行,这两家银行的总资产已分别突破5300亿元及4300亿元,规模在全国城商行中居于较前位置;其控股的旗舰保险公司为华夏人寿及天安财险,二者各自的总资产超过3900亿元及3000亿元,在全国险资公司中属中上水平;其控股的旗舰信托新时代信托,总资产(含信托资产)近3600亿元,在全国68家信托公司中相对靠前;其控股的旗舰证券为恒泰证券(01476.HK)及新时代证券,不过这两家在全国的券商中排序较后。

金融渗透五阶段

明天系能够入股如此多的金融机构,与其实控人肖建华甚早布局金融业不无关系。早在2000年左右,德隆系操控金融机构的巅峰时期,明天系也开始着手入股金融机构,只是那时候还不显山露水。从时间上来看,明天系向金融机构的渗透,大致可分成五个阶段。

明天系能够入股如此多的金融机构,与其实控人肖建华甚早布局金融业不无关系。

第一阶段:1998-2001年,加入第一波城商行改制潮。1995年,国务院决定撤并全国数千家城市信用社,吸收地方财政、企业入股,组建城商行。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各地城市信用社掀起第一波改制设立城商行的热潮。明天系是最早参与这一大潮的民企之一,其控股包商银行、泰安银行,正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这两家城商行,一家地处明天系控制人肖建华的妻子周虹文的老家内蒙古包头,另一家地处肖建华本人的老家山东泰安。

第二阶段:2001-2004年,主攻证券、信托机构。明天系控股恒泰证券、新时代证券、长财证券、太平洋证券(601099)、新时代信托、新华信托,皆在此阶段完成。当时的背景是,证监会根据金融业分业经营的原则,对证券业进行清理整顿,包括证券公司、经营证券业务的信托投资公司、财政系统经营股票业务的财政证券公司与国债服务部等证券经营机构,必须与银行、财政和信托业彻底脱钩。另外,2001-2005年的A股大熊市,也令大量的证券公司处于破产或破产边缘状态,急需社会资本参与补充资本金。

在这样的背景下,明天系参与到一些地方性证券、信托机构的改制之中。比如,恒泰证券由内蒙古证券改制而来;新时代信托及新时代证券,皆由包头市信托公司的信托板块及证券板块分拆重组而来;同时,明天系又收购了长财证券(原属长春财政系统);太平洋证券则是在托管原云南证券的基础上,由明天系主控发起设立。

第三阶段:2005-2006年,入主城商行第二波。在此时段内,明天系又陆续进入多家城商行,并控股了哈尔滨银行、潍坊银行。当时的政策背景是,中国加入《巴塞尔协议》,银监会要求国内所有银行在2006年底必须满足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的要求。基于此,国内城商行开始了新一波增资扩股潮。明天系即借此机遇,扩大了在城商行的版图。

第四阶段:2006-2009年,圈地保险公司。2006年6月,《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后,全国掀起一波保险公司的设立潮。此前从未涉足保险业的明天系,开始向这一领域渗透,华夏人寿、天安财险、天安人寿等明天系核心保险公司,即在此时段完成控制。

据称,2006年12月,明天系主控发起设立华夏人寿时,其股东资格被保监会否决,后明天系又更换新的影子公司,并且分拆由多家公司持股,最终得以通过审批。其实,相较于其他金融细分领域,国家对于民营险企的设立,相对更加开放。2016年,明天系通过至少4家影子持股公司,主控发起设立了易安财险。

第五阶段:2010年后,参与农商行改制。2004年起,农信社吸收社会资本改制为农商行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序幕,并于2009年开始逐步走向批量改制的快车道。自2010年起,明天系又加入了农商行的改制设立大潮,先后入股了沈阳农商行及北京农商行。

梳理明天系入股金融机构的历程不难发现,每次重大金融改革所带来的政策机遇,明天系几乎都抓住了,其持有的金融牌照由此不断增加。

失去的金融牌照

基于金融牌照的稀缺性,通常而言,明天系一旦进入了某家金融机构,则不会轻易退出,因而其持股的金融机构数量一直呈增长态势。不过,明天系对金融机构也不是绝对地只进不出,其曾被迫退出或放弃入股的金融机构不只一家。

浙江金融租赁。2001 年11 月,明天系通过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入股浙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明天科技(600091)出资7560 万元,占股10.46%;华资实业(600191)出资840 万元,占股1.16%;爱使股份(600652,现名游久游戏)出资4460万元,占股8.64%。这样,明天系合计持股比例达20.26%,成为浙江金融租赁第一大股东。

据称,后经银监会查明,明天系入主浙江金融租赁之后,与之进行了高达20亿元的巨额关联交易:明天系先出售资产给浙江金融租赁,后者则拿这些资产向银行抵押融资付款给明天系,然后明天系又“回租”这些资产并支付租金。而致命的是,明天系出售并租赁的很多资产并不存在,导致浙江金融租赁在银行的贷款出现大规模坏账。2005年底,浙江金融租赁被中国华融资产收购,明天系退出。

齐鲁证券。2001 年11 月,鲁银投资(600784)原大股东莱芜钢铁集团与明天系控制的两家企业达成协议,拟向两家公司分别转让鲁银投资5.92%和4.66%的股权,交易金额共计7167 万元。转让后,明天系将合计持有鲁银投资10.58%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明天系控制下的鲁银投资随后于2002 年4 月公告,计划以部分资产置换齐鲁证券32.53%的股份,使得明天系通过鲁银投资实现对齐鲁证券的控股。但2002 年8 月,莱钢集团突然终止鲁银投资的股权转让协议,据称是山东省政府否决所致。

北京证券。2002 年底,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同明天系公司签署协议,前者拟将北京证券33.87%的股权悉数出让给后者。但明天系入主北京证券最后并未成功,据称该交易在向证券监管部门报批时遇阻,原因是明天系公司的资信难辨,而且明天系有利用“高校概念”在A股二级市场炒作之嫌。

温州银行。2003年7月,温州市商业银行进行改制,引入民营资本,明天系通过浙江金融租赁及浙江恒际实业出资,各占股7.8%。在温州银行四家并列第一的大股东中,明天系占据两席,成为实质上的第一大股东。但浙江金融租赁事发后,明天系也从温州银行退出。

太平洋证券。太平洋证券的前身系云南证券,2004年,明天系在托管云南证券的基础上主控发起设立太平洋证券。2007年12月,太平洋证券以蹊跷的方式在上交所实现挂牌。其挂牌方式既不是IPO也不是重组借壳(这两种方式分别要由证监会发审委和并购重组委审核),而是通过上交所请示、证监会办公厅批复的方式,获得一个全新的股票代码并挂牌。太平洋证券非同寻常的上市方式,立刻遭来巨大的舆论质疑,明天系在其中也承受不小压力。太平洋证券挂牌之时,明天系通过4家影子公司(皆在前十大股东之列)共计持有太平洋证券32.44%股权。后明天系公司逐渐减持退出,目前太平洋证券前十大股东已无明天系公司。

除了以上几家,明天系还退出了一些小比例参股的金融机构。比如,明天系曾有2家影子公司位居乌海银行前十大股东之列,共计持股6.44%,但乌海银行2015年年报显示,这两家影子公司已退出十大股东之列。此前,明天系还曾持有民族证券12.19%股权(第三大股东),后者2014年8月被方正证券(601901)换股合并之后,明天系公司在民族证券的持股,转换成了持有方正证券0.98%股权,不在前十大股东之列。至于其目前是否彻底减持套现退出方正证券,则不得而知。

此外,明天系还曾持有锦州银行、国泰君安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少量股份,持股比例皆在1%以下,目前是否已彻底退出不得而知。如果这些股份皆未退出,则明天系持股的金融机构总数还将高于44家。■

NO.2 海航系

持股机构:控股9家,参股12家,合计21家

布局特点:谋求全能金融,银行业为短板

海航系是持股金融机构数量仅次于明天系的民营资本集团,这个庞大的资本集团的顶层持股者,早前是海航工会委员会,如今已变更为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不过,一如之前隐秘的海航工会委员会的权益详情从未对外披露过一样,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的权益详情一样不为外界所知,但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董事长王健无疑是两位最为重要的人物。

以海航系所持股的21家金融机构(如果加上境外的德意志银行则是22家)来看,几乎是对金融领域作了全方位的涉猎,仅其目前控股的金融机构,就包括渤海国际信托、渤海人寿、华安财险、新光海航人寿、营口沿海银行、联讯证券、海航期货、皖江金融租赁、海航财务等9家(图2)。相较于明天系,海航系还缺乏旗舰银行。海航系目前正以海航资本集团为核心,不断整合系内的金融资产。

涉足金融始于航空产业链的延伸

海航系最初在金融业的拓展,选择的是与航空业紧密相关的分支。

2000年6月,海航麾下的长江租赁有限公司在海口设立,主要从事与航空相关的飞机租赁业务。2004年经商务部批准,长江租赁成为全国首批从事融资租赁试点的9家企业之一。目前长江租赁已经成为全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内资租赁企业。

除了飞机租赁业务之外,保险代理销售也是海航早期拓展的产业链延伸业务之一。航空公司在售票的同时,兼顾向乘客推荐交通意外险之类的产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海航先后投资了海南通汇保险代理公司以及扬子江保险经纪公司,其中前者是首批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开业的5家专业保险代理公司之一。当然,这类保险经纪公司只能说是保险产品的中介机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金融机构。

2003年12月,海航集团财务公司获批设立,主营海航集团内部法人范围内的吸储与贷款。这是海航系内第一家标准意义的金融机构,也是继东方集团财务公司、万向财务公司、海尔财务公司之后,全国第四家民营财务公司。海航财务公司设立时注册资本3亿元,经历四次增资扩股后注册资本达到80亿元,这个金额已经高于绝大多数城商行的股本规模了。

全资收购渤海国际信托

2006年,海航系介入河北省国际信托的股权重组,通过麾下多家子公司一举将其全资收购,后将其更名为渤海国际信托。

渤海国际信托被纳入麾下之后,成为了海航系一个重要的内部集资平台。渤海国际信托面向海航系内部员工,曾先后发行过数款信托产品,金额为3亿-7亿元不等,而该等信托的融资方皆为海航集团股东或系内企业。

该等信托产品并非由海航集团内部员工出资直接认购,而是将员工的零散资金交由海航工会委员会,由工会委员会作为整体委托人与渤海国际信托交易。这些信托产品的年度收益率皆在10%以上,海航表示发行此类信托的目的是“鼓励员工支持集团发展,分享企业成长,提高员工闲置资金的收益率”。

不过,整体而言,渤海国际信托主要还是向第三方提供金融服务。渤海国际信托已经成为海航系最为优质的一块金融资产,其2016年资产规模(含信托资产)突破3500亿元,已是一家中型信托公司。

证券、期货业连下两城

2008年6月,海航系通过旗下的长江租赁入主了总部设在深圳的东银期货,并将其更名为海航东银期货,目前持有该公司100%股权。其实早在2007年8月,证监会就已经发文批准了东营期货的增资及股东变更事项,到海航系正式入主,历时近一年。

海航系最初在金融业拓展,选择的入口是与航空业紧密相关的飞机租赁、保险代理销售等分支。

2009年6月,海航集团通过子公司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有限公司,受让了北京华远集团所持联讯证券22.33%的股权,涉资9000万元,海航集团由此成为联讯证券实质性的第一大股东。此后,海航系又通过旗下的大新华航空继续增持联讯证券,最高时持股比例曾达到37.28%。目前,海航系在联讯证券的持股比例降低至23.67%,仍为控股股东。

联讯证券前身为成立于1988年的惠州证券公司,经过1997年、2003年两次增资扩股后,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即“联办”)联合北京华远集团等9家股东控制了该公司,并将其更名为“联讯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此次收购是海航继筹谋入主开源证券、西部证券、银泰证券之后第四次进军证券行业,此前三次均以失败告终。只是,联讯证券在国内券商中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2016年总资产仅为302亿元。

除了控股联讯证券之外,海航系小比例参股的券商还包括国都证券、华龙证券、招商证券。

保险业更换阵地

2009年之后,海航系开始在保险业攻城拔寨。当年3月2日,海航集团与台湾新光人寿合资的新光海航人寿宣告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双方各占50%股权,海航并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拿下寿险牌照之后,海航系进而开始谋求财险牌照。2010年10月,民安财险100%股权挂牌转让,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牵头的六家企业,以15.41亿元的价格受让全部股权。其中,海航系内部两家企业——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渤海国际信托拿下40%股权,海航系成为实际控制人。海航系的一致行动人,上海恒嘉美联与陕西东岭工贸集团,分别持有20%及15%。

2011年6月,海航系又参与到华安财险的增资扩股之中,其麾下两家公司海航资本控股及海航酒店控股分别出资1.75亿元及1亿元,合计持股19.64%,仅次于第一大股东特华投资的20%。

然而,海航系所控股的新光海航人寿及民安财险,业绩可谓乏善可陈。民安财险数年来一直游离在盈亏边缘,2011年亏损2.3亿元,2012-2013年仅实现净利润346万元及285万元,2014年又亏损1.05亿元。而新光海航人寿因股东分歧更是连年亏损,2010-2015年分别亏损0.49亿元、0.72亿元、0.9亿元、0.86亿元、1.08亿元和0.82亿元。此外,新光海航人寿从设立至今从未进行过增资,导致其偿付能力不足,并被保监会两度下发监管函,且于2015年11月起被停止展开新业务。

面对尴尬业绩,海航最终选择了放弃这两张保险牌照。2015年11月,民安保险被整体转让给了卢志强的泛海系领衔的接盘方,海航彻底退出。2016年11月,海航集团及新光人寿分别转让所持新光海航人寿50%、25%股权,海航彻底退出,接盘者为深圳地产商赖海民旗下的鸿荣源。不过,新光海航人寿2016年年报显示,“截至本财务报表批准日,上述股权转让仍待中国保监会批准后方可生效”。

即便两家险资持续亏损,但海航在两家公司的股权交易上并未赔本。

2010年海航牵头收购民安财险100%股权时,总对价为15.4亿元,而在2015年民安财险100%股权出售时,总对价为35亿元。海航的卖出价格较买入价格增长了1倍有余,虽然期间海航对民安保险进行过增资,但其回报依然有近1倍。亏损的企业还能溢价1倍出售,这体现的当是金融牌照稀缺性带来的溢价。新光海航人寿的确切出售价格并未对外披露,有消息称该公司董事会决议的价格是3元/股,是原始出资成本的3倍。

与退出民安财险及新光海航人寿相伴随的,是海航系对华安财险及渤海人寿的控股。自2011年以增资方式入股华安财险之后,海航系又陆续通过数家公司以受让或增资方式扩大持股比例。截至2016年末,海航系控制的华安财险股权比例或已达56.85%。

2014年12月,海航系通过隐性控制的方式,主导发起设立了渤海人寿。虽然设立时渤海人寿的股东名单中未见海航系公司,但其董、监、高班底却大部分出自海航系。渤海人寿设立之后,至2016年末的短短两年内,注册资本已从8亿元依次迅猛递增至58亿元、130亿元。正是在这两次增资过程中,海航系公司浮出水面,其中渤海金控(000415)以20%的持股比例居首,海航系目前在渤海人寿的合计持股比例至少已达61.08%。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明面上的海航系公司,渤海人寿与华安财险还有5家共同股东——广州市泽达棉麻纺织品有限公司、广州利迪经贸有限公司、广州市百泽实业有限公司、北京国华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圣展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这5家企业表面看似乎与海航系无关,但该等公司在过往的股权变更中,或者现股东往上追溯3-4层股东之后,皆存在海航系公司的身影。因而,这5家公司不排除是海航系影子公司的可能。

正式进军银行业

2010年12月21日,营口沿海银行正式挂牌成立。该行是在辽宁省营口市原有4家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由海航酒店控股集团、营口港务集团等9家国有及民营企业作为股东共同发起组建的,注册资本金15亿元。这也标志着海航系正式向银行业进军。

海航系目前通过海航酒店控股明面上持有营口沿海银行20%股权,为该行第一大股东,但其潜在控制的股权应不止于此。

济南市中级法院的一份执行裁定书【(2015)济执异字第227号】显示,中商财富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现名为“中商财富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简称“中商财富”)所持有的营口沿海银行4.8%股权,系代海航集团持有。

2010年6月28日,海航集团与中商财富签订《委托投资入股代理协议》,约定海航集团委托中商财富作为海航集团对营口沿海银行的出资入股代理人,委托资金总额为9360万元,其中7200万元用于出资入股(占营口沿海银行全部股权的4.8%),2160万元用于弥补亏损和置换不良资产等相关银行设立费用,中商财富接受海航集团委托,代为行使相关代持股股东的代理权利,海航集团作为实际出资者,对营口沿海银行享有实际的股东权利。

此外,该行前十大股东中还有两家与海航系有着密切关系,分别是陕西东岭工贸集团(持股18%)与上海恒嘉美联发展有限公司(持股7.2%),这两家公司与海航集团还曾同时出现在了民安财险的十大股东之列,并跟随海航同时出售民安财险股权。陕西东岭工贸集团系陕西省最大的民营企业,由李黑记创办;上海恒嘉美联则由汇通集团(000415,后被海航系借壳并更名为渤海金控)原实际控制人柳志伟控股,两家公司在股权上基本与海航系无关,但从其数次与海航系同入同出金融机构来看,疑似是海航系的一致行动人。

因此,以海航系在营口沿海银行的持股24.8%,外加疑似一致行动人的持股25.2%来看,其控制的股权或达50%。

截至2016年末,营口沿海银行总资产为641亿元,远不及明天系麾下哈尔滨银行5390亿元及包商银行4316亿元的规模,在全国城商行中基本处于垫底位次。即便在辽宁营口本地,除了营口沿海银行,还有一家设立时间更早的城商行——营口银行,该行2016年末总资产为1268亿元。

所以,整体而言,海航系的银行板块相对偏弱。据公开报道,海航曾有意参股或控股重庆、上海、安徽等地的农商行,但最终都是不了了之。但一时的受挫并未阻止海航系在银行领域的步伐。

2015年,海南银行筹建,海航系旗下海航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参股,占股9%。同年11月,疑似海航系影子公司的广州市泽达棉麻纺织品有限公司,通过受让及增资扩股方式,获得天津滨海农商行8.92%股权。2016年3月,渤海金控通过全资子公司香港渤海租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认购天津银行(01578.HK)发行的H股股票,占比1.76%。

当然,海航系在银行业最大手笔的投资,当属2017年耗资约34亿欧元(约合258亿元)购入德意志银行9.92%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金融租赁开花结果

2011年最后一天,皖江金融租赁正式获得中国银监会的开业批复,并完成了工商注册手续。这是海航系麾下最新一家金融机构,也是全国第18家银监会授牌的金融租赁公司。

皖江金融租赁设立时注册资本为30亿元,注册地为安徽省芜湖市,海航系麾下渤海租赁、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美的集团(000333),分别持有55%、33%和12%股权。

海航集团早已拥有长江租赁、渤海租赁、扬子江租赁、大新华租赁、香港国际租赁等系列租赁公司,但持有金融牌照的仅有皖江金融租赁一家。

海航系能够拿下全国极为稀缺的金融租赁牌照实属不易。2000年前后,金融租赁领域曾是民营资本在金融业的主打阵地,当时全国12家金融租赁公司中有5家被民营资本控制。但由于民营资本对金融租赁公司的大肆掏空,曾经由德隆系控制的新世纪金融租赁及新疆金融租赁、明天系控制的浙江金融租赁、托普集团控制的四川金融租赁,皆发生了严重的危机,银监会一番整顿之后,民营资本基本被“请”出了该领域。■

NO.3 安邦系

持股机构:控股6家,参股8家,合计14家

布局特点:保险起家,垂青银行

安邦保险集团成立之初,“主要股东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董事长由时任上汽集团董事长的胡茂元兼任。此后其股权结构几经变更,逐渐由“国有控股”转变为民资控股。2014年前后,吴小晖开始出任集团董事长。

安邦系控股的金融机构包括安邦人寿、安邦财险、安邦养老、和谐健康、成都农商行、邦银金融租赁(安邦人寿还控股了境外5家金融机构)。截至2016年末,这些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合计达到了3.2万亿元(其中,安邦人寿总资产1.45万亿元,安邦财险总资产7954亿元)。不过,安邦人寿控股了安邦养老,安邦财险控股了和谐健康,成都农商行控股了邦银金融租赁,如果剔除被合并报表而重复计算的安邦养老、和谐健康及邦银金融租赁的资产规模,则安邦系控股金融机构的实际总资产应为2.9万亿元,低于明天系金融机构的3万亿规模。

安邦系所入股的金融机构,除了其主业的保险类子公司之外,大多都是比例不等的银行股权,似乎显示出安邦集团对银行格外偏好(图3)。

钟情银行

2011年5月,成都农商行征集战略投资者,安邦以56亿元的代价获得该行35%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实现控股之后,安邦集团将和谐健康的总部迁往成都,同时任命和谐健康董事长李军担任成都农商行行长。截至2016年末,成都农商行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6700亿元,在全国农商行中位居前列。

自2012年第二季度开始,安邦集团持续在二级市场增持招商银行,并于2013年12月10日达到5%的举牌线。及至2014年末,安邦集团在招商银行的持股比例进一步提升至10.72%,成为第二大股东,并维持至今。目前安邦持有招商银行总计27.05亿股,其集中的持股区间大致在9-10元/股,按此计算安邦的总投资金额约为250亿元。

从2014年年底至2015年年初,安邦集团及旗下的安邦人寿、安邦财险、和谐健康、安邦资产管理(香港),在A股及港股二级市场又联袂增持民生银行。到2015年末,整个安邦系合计持有民生银行17.78%的股份,已然是第一大股东,而在安邦系晋级第一大股东之前,原第一大股东新希望系持股不过6.5%左右。按照新财富此前计算,整个安邦系持股民生银行的累计投入超过600亿元(详见新财富2016年9月号《民生银行派系战》)。至2016年末,安邦系在民生银行的持股比例略为降低,至16.59%。

除了以上三家拥有相当分量的银行之外,安邦还通过二级市场配置了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的少量股权。

跨境并购

2013年底,安邦集团曾有意收购香港永亨银行(00302.HK,已退市)45%的股权,但交易未能最终达成。

2014年10月6日,安邦集团宣布以19.5亿美元(约合120亿元)代价收购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大楼,从此开启了其持续两年多的境外“买买买”行动序幕。除了酒店物业之外,安邦最钟情的收购标的依然是保险与银行。

安邦的境外“买买买”中,除了酒店物业,最钟情的收购标的是保险公司与银行。

2015年5月19日,安邦以3.69亿欧元(约合24.8亿元)代价,收购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100%股权;7月22日,以2.06亿欧元(约合13.82亿元)代价,收购比利时Nagelmackers银行100%股权;7月26日,仅以1欧元(等值人民币8.5元)代价,收购荷兰VIVAT保险公司100%股权;9月16日,以1.17万亿韩元(约合62.9亿元)代价,收购韩国东洋人寿63%股权。

2016年9月6日,安邦支付19.57亿美元(约合130.62亿元)代价,收购美国Strategic Hotel的100%股权;12月31日,以160万欧元(约合1172万元)代价,收购韩国安联人寿100%股权。

不过,以上几家在欧洲及韩国收购的金融机构,从交易价格及资产状况来看,尚属质量欠佳的中小型机构。比如,韩国东洋人寿在被安邦收购之时处于亏损状态,从德国安联保险集团买来的韩国安联人寿甚至常年亏损、账面净资产为负值,VIVAT保险的原母公司荷兰私有银行SNS Reaal也曾濒临破产。但安邦在购买这些金融机构时,重新评估的公允价值皆较账面价值录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这些收购而来的境外金融机构,皆计入了安邦人寿的合并报表,带动安邦人寿总资产规模连年增长,从2014年的1195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9168亿元,再增长至2016年的1.45万亿。

不过,安邦对金融机构的收购,并不总是手到擒来。2015年11月,安邦宣布以15.9亿美元(约合104亿元)收购美国信保人寿100%股权。但最后如轰动一时的百亿美元收购喜达屋酒店案搁浅一样,安邦于2017年4月撤回了对美国信保人寿的收购。

英国《金融时报》称,在纽约州金融服务管理局(DFS)再三试图“获得审核和处理安邦申请所必需的信息”后,安邦放弃了希望DFS批准其以15.7亿美元收购美国信保人寿的监管申请。

股权迷局

在安邦的各项信息中,最为外界所关注的就包括安邦集团的股权结构。

2004年6月,上汽集团、联通租赁集团、旅行者汽车集团等7家企业共同投资,成立了安邦集团的前身——安邦财险。其中,上汽集团以20%的持股比例为第一大股东。

2005年8月,安邦财险第一次增资,注册资本由5亿元增至16.9亿元,此次增资中引进新股东中石化集团,成为与上汽集团并列的第一大股东,持股20%;2006年,第二次增资至37.9亿元;2008年,第三次增资至46亿元。此时,安邦财险的股东名单未变,只是前六大股东持股比例一致,均为16.48%,中石化集团则降为第七大股东。

2011年6月,安邦财险第四次增资至120亿元,并重组更名为安邦保险集团。在此次增资中股东依然为原有的8家,但两家国有股东(上汽集团、中石化集团)并未同步增资,新增出资额皆由其余6家股东投入。增资之后,第一大股东变为联通租赁集团,持股19.98%,而原第一大股东上汽集团已降为第六大股东,持股比例6.32%。

2014年1月29日及9月23日,安邦集团在一年内两度大规模增资,使得其注册资本从120亿元猛增至300亿元,又再猛增至619亿元,成为全国注册资本最高的保险公司。在这两次增资中,原先的8家股东皆未参与,而是另有多达31家新股东参与进来。安邦的民营股东由此多达37 家。这些民营股东往上追溯,是层层叠叠、数量众多的法人股东,而这些法人股东再往上追溯,是多达近百位的自然人股东。

此番增资之后,安邦集团的股权呈现高度分散的格局,持股比例最高者也仅3.87%,而原先的两大国有股东上汽集团及中石化集团,持股比例则被稀释至仅1.22%、0.55%。■

NO.4 复星系

持股机构:控股6家,参股5家,合计11家

布局特点:多年耕耘,渐显成果

经历多年的潜心耕耘之后,郭广昌的复星系在金融业的收获颇丰,目前实际控制着德邦证券、德邦基金、中州期货、复星保德信人寿、永安财险、复星财务等6家境内金融机构,另外还控股了4家境外金融机构(图4)。值得一提的是,其曾一度大幅持有民生银行股份,并且成功进入了该行董事会,但此后又逐渐减持且退出董事会。另外,其还欠缺信托牌照。

郭广昌从未掩饰他对金融业的偏爱,近几年反复表示将持续增加对金融业的投资。不过以德隆系的崩塌为时间分界线,复星系在金融业的行动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与德隆系同台竞技

在入股金融机构方面,复星系也是最早着手的民企之一。

德邦证券是复星系控制的第一家金融机构,早在2001年年末,复星系就开始运作德邦证券的筹备事项。这个时间点与德隆系发起设立德恒证券几乎一致。

2003年5月,复星系通过麾下的豫园商城(600655)及上海复星产业投资,联合其他几家股东共同发起设立了德邦证券,复星系独占54%股权,成为绝对控股股东。德邦证券设立时的注册资本为10.8亿元,豫园商城出资3.24亿元占股30%,上海复星产业投资2.42亿元占股24%。

而在设立德邦证券之前,复星系已经少量参股了一些金融机构,比如兴业证券、兴业银行、上海银行等等。

2004年,复星系又计划对参股的兴业证券进一步实施控股。据当时的媒体报道称,在当年的兴业证券增资扩股的股东大会上,复星增持的议案获得通过,其持股比例从6.1%提高到43%,实现了对兴业证券的实际控制。

而就在此时,德隆系危机彻底爆发,引发了市场的巨大震动。复星系也随之受到外界的质疑,甚至有媒体发问“下一个倒下的会是复星吗”。在这种舆论背景之下,复星系控股兴业证券的方案未能获得证监会的批复。

在外部压力之下,复星不得不收缩金融战线,并且反复对外传递声音,其以实业投资为主,无意涉足金融业。

数年之后重启金融

此后,复星系鲜有新的动作,直到三年之后的2007年,才再涉金融业。

2007年底,注册于陕西西安的永安财险出现严重的偿付能力不足,急需进行增资扩股,复星系抓住了这次入股的机会。2008年2月,永安财险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从3.1亿元陡增至16.63亿元。复星系通过麾下三家公司复星医药(600196)、上海复星产业投资、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合计持股17.2%,仅次于陕西省属国企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的20%。

郭广昌近几年反复表示复星将持续增加对金融业的投资,且将保险业作为复星国际的核心战略业务。

2010年,永安财险再次增资扩股,复星系的持股比例提高至19.93%,依然是第二大股东。不过,复星系并未就此止步,2016年12月,复星系收购了永安财险的第三大股东上海杉业实业有限公司(并将其更名为上海杉控投资有限公司),从而又间接拿下了永安财险19.83%的股权。目前,复星系以39.76%的比例控股了永安财险。

继入股财险公司之后,复星系又主导设立了寿险公司。2012年9月,复星保德信人寿在上海宣告成立,这家注册资本为5亿元的新生代保险公司,由复星集团与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合资设立,双方各占50%股权。

复星系旗下的复星国际(00656.HK)已经将保险业作为核心战略业务,除了境内控股的复星保德信人寿、永安财险,其收购的境外保险业务还包括葡萄牙最大保险集团Fidelidade、香港鼎睿再保险及美国劳工险公司MIG。此外,其子公司上海复星产业投资作为主要发起人(持股20%)设立的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于2017年1月19日获得保监会的开业批复。

以德邦证券为平台的整合

2009年之后,复星系对德邦证券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其最终目标指向独立IPO。

2009年3月,复星国际宣布,下属子公司上海复星产业投资将所持德邦证券19.7%股权,以2.43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上海兴业投资。接盘的上海兴业投资也是郭广昌控制,只不过并不由复星集团持有,而是由郭广昌等几位复星创始人在复星集团之外独立持有。上海兴业投资同时还受让了天津金耀集团等两家公司所持股权,使其对德邦证券的持股比例达到56.91%。2010年1月,复星系麾下豫园商城也发布公告,拟挂牌出让所持德邦证券的32.73%股权。3个月后,这笔股权同样并不意外地落入了上海兴业投资的囊中。

至此,德邦证券彻底脱离了复星集团,转移至上海兴业投资所持有,并且持股比例高达九成。

2010年11月,上海兴业投资又收购了中州期货的90%股权,并旋即将该等股权置入了德邦证券,复星系因此又增加一家实际控制的金融机构。

其实,在收购中州期货之前,德邦证券在2007年曾收购过一家期货公司——内蒙古五洋期货,并将之更名为德邦期货。但拿下88%股权的德邦证券,发现无法实际控制该期货公司,并且屡次与第二大股东厦门鑫鼎盛证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发生冲突。德邦证券最终决定放弃德邦期货,2010年10月正式退出,德邦期货也更名为鑫鼎盛期货。

获得中州期货之后,德邦证券的脚步并未停下。2012年2月,其主导发起的德邦基金宣告成立,这也是证监会授牌的全国第70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德邦基金总部位于上海,注册资本金为1.2亿元,公司股东共有三家,分别为德邦证券、西子联合控股、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分别持股49%、31%及20%。目前德邦证券对德邦基金的持股已提升至70%。

郭广昌当时围绕着德邦证券进行的这一系列剥离、收购、发起设立等动作,据称都是在为德邦证券A股IPO做准备。业界盛传德邦证券曾计划于2011年筹备上市,但至今无果。无论是规模指标还是利润指标,其在行业的排名都相当靠后,其IPO设想不知何时可以实现。

进出民生银行

2011年6月20日,银监会批复了复星财务公司的开业,但这并不是具有完全银行功能的金融机构。

与海航系类似,银行业一直也是复星系在金融领域的短板,但与海航系瞄准小型城商行不同的是,复星系是大手笔朝银行业巨头挺进。郭广昌从2010年开始谋划进入民生银行,历时两年最终进入该行董事会。

自2010年起,复星系兵分两路对民生银行展开吸筹:麾下的南钢股份(600282)在境内的A股市场买进筹码,核心旗舰复星国际则在港股市场买进筹码。

南钢股份年报披露,该公司2010年买进民生银行3100余万股股票,2011年继续增持至1.74亿股,2012年再增持至1.79亿股。整个复星系持有的民生银行A股,最高时则达到了3.08亿股。而复星国际对民生银行的持股情况,则于2011年10月12日首次出现在港交所的权益披露目录中。其时复星国际已经增持民生银行H股至2.1亿股,占H股总股份数超过5%。此后,复星国际继续一路增持。

2012年3月26日,在民生银行的H股增发中,复星国际耗资12.36亿港元购入1.82亿股。此时,复星国际累计持有的民生银行H股已经增加至4.762亿股,再加上在A股市场购入的3.08亿股,复星系的总持股数量已经高达7.842亿股,占民生银行总股份的2.865%,已经进入前十大股东之列。2012年10月30日,民生银行召开董事会,17名董事一致同意增补郭广昌为董事。

但随着安邦系2014年底至2015年初强势增持民生银行并成为遥遥领先的第一大股东,复星系选择了减持退出民生银行。截至2016年末,复星系已将民生银行A股减持殆尽,对民生银行的H股也大幅减持,目前持股比例仅占1.15%。2017年2月19日,民生银行董事会换届,郭广昌离任董事一职。在退出民生银行的同时,郭广昌参与了马云主导发起的网商银行。

虽然复星系掌控的境内金融牌照多达6张,可说已经有了相当基础,但旗下金融机构在各个细分领域皆是比较边缘化的地位,因而复星系要做强金融业还需继续跋涉。■

NO.5 联想系

持股机构:控股0家,参股11家,合计11家

布局特点:拼盘丰富,无一控股

虽然联想系入股金融机构的情况见诸媒体的并不多,但一直朝着韩国三星综合商社模式前进的联想控股,可能大量涉足金融机构,并不让人意外。目前,联想控股直接、间接入股的金融机构数量达到了11家(图5)。

金融布局,双管齐下

从架构来看,联想系所持有的金融机构主要分成两大块:一块是联想控股直接持有的,包括汉口银行、高华证券、苏州信托、安华农业保险、民生人寿等;另一块是通过弘毅投资所持有的,包括成都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弘业期货等。

从持股目的来看,联想控股直接持有的金融机构,多数是作为长期投资持有,纳入其金融服务业务板块;而通过弘毅投资持有的金融机构,更多是财务投资,日后考虑要退出。因而,联想控股直接持股的金融机构,其持股比例都相对较高,而通过弘毅投资持有的金融机构,其持股比例则相对较低。

联想系所持有的金融机构股权主要分成两大块:一块由联想控股直接持有,另一块是通过弘毅投资持有。

从时间来看,联想系入股金融机构最早可追溯至2002年,但整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8年以前处于试水性质,2008年以后则是规模化进入。

2002年,全国工商联牵头筹建民生人寿之时,联想控股作为发起人之一,象征性出资340万元,持股0.39%(目前稀释至0.18%)。2004年,联想控股参与发起设立高华证券,虽然出资2.68亿元占股25%,但其在高华证券并无实质性角色。

2005年,联想控股参与发起设立国民人寿,出资0.75亿元获得15%股权。2007年国民人寿注册资本从5亿元增资扩股至8亿元,并更名为嘉禾人寿,联想控股等比例参与认购,出资0.45亿元,持股比例维持不变。2009年5月,嘉禾人寿再度增资至9.96亿元。这一次,联想控股选择了放弃,其股权被稀释至12.05%。鉴于嘉禾人寿的质地不尽如人意,联想控股于2010年将其所持的1.2亿股股份全部转让给上海安尚实业有限公司,交易价格略高于2元/股,联想控股获得约2倍回报。

2008年之后,联想控股逐渐将金融业作为战略性资产进行配置,于是加大了在该领域的投资力度,投资金额也上升了一个数量级。

这一年,联想控股参与苏州信托的增资扩股,出资1.19亿元获得10%股权。2012年苏州信托再次实施增资扩股时,联想控股继续跟进投资2300万元,股权比例维持不变。

2009年9月,汉口银行启动第二轮增资扩股,募股价格1.8元/股。联想控股出资11.39亿元认购了6.33亿股,一举成为汉口银行第一大股东,占股17.99%。

2010年,联想系内的弘毅投资连续入股2家金融机构:耗资9亿元从第三方接手了中银国际证券12%的股权;以6.48元/股的价格认购上海农商行2.866亿股股份,耗资18.57亿元,占比5.73%。

2011年,弘毅投资在金融领域再下三城。

2011年3月,弘毅投资通过其所控制的河北德仁投资有限公司,受让了上海亚创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新华保险1.08亿股股份,价格33.5元/股,耗资36.18亿元。同时,河北德仁投资按照10元/股的价格另行认购新华保险新发行的1.26亿股新股,耗资12.6亿元。交易完成之后,弘毅投资间接持有新华保险9%股权。

2011年8-9月,弘毅投资通过其所控制的成都弘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从三峡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等三家法人股东处,合计受让了成都银行1.242亿股股份,价格均为4.9元/股,耗资6.08亿元,占股3.82%。

2011年12月,弘毅投资通过其所控制的江苏弘苏实业有限公司,参与弘业期货的增资扩股,耗资2.246亿元获得21.11%股权(现降低至15.83%)。

此外,联想控股2011年因为收购滕州郭庄矿业而间接获得了后者所持有的枣庄银行3.35%股权。

不过,因弘毅投资所持有的金融机构更多是财务投资角色,2014年之后,其将所持的新华保险、中银国际证券逐渐减持退出。

拼盘丰富,无一控股

初略计算,联想系入股金融机构的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看上去其入股的金融机构为数不少,而且银行、保险、信托、证券、期货几乎每个细分领域都有涉足,拼盘虽然丰富,但却缺乏亮点,无一家实现了控股。

联想系在苏州信托、弘业期货的持股比例虽然较大,但这三家皆系国资绝对控股,联想基本处于边缘地位。联想控股持有高华证券股权虽然也高达25%,但另外三家股东(合计持股75%)一直被外界视作是高盛的代持股东,因而联想也不具有话语权。

唯独持股的汉口银行,联想有着较强话语权。2009年联想控股入股时,持股比例为17.99%,2012年汉口银行新一轮增资之后,联想的持股比例虽然被稀释至15.33%,但依然是第一大股东。并且,由联想控股副总裁兼战略投资部总经理李蓬出任汉口银行董事。

在2011年湖北黄石、宜昌、襄樊、荆州、孝感五家城商行合并成湖北银行之后,湖北省内仅剩了湖北银行和汉口银行两家城商行。然而,湖北银行虽然由5家合并而来,其规模却不及汉口银行。截至2016年末,湖北银行总资产为1866亿元,而汉口银行的总资产达到了2117亿元。靠规模取胜的银行业,汉口银行无疑抢了先机,已在筹备IPO。

没有一家控股的金融平台,是联想相较于其他民营资本巨头的显著差异。联想系在金融领域“散而小”的布局,似乎越来越被证明是失策之举。民营股东占优势的金融机构本来就不多,被一众大佬们分食之后,如今再拿下某家金融机构的控股权更是难度加大。2015年,柳传志曾在某次内部讲话中提及:“像金融行业中的保险业,我们是一定要做的。前几天我和朱总(朱立南)都见了复星集团梁信军,梁信军在三年前跟我讲过,说保险业一定要进的。当时我们对这个也有认识,但资金能力不够,而且也没有在这方面下更大的决心,结果他们就做了,他们在国外投资了三个保险公司,在国内投资了两个。一年中,复星的股价也涨了一倍。”

曾由民营资本主导的嘉禾人寿,联想控股在其中一度持股15%,或有机会在之后的重组中拿下控制权,但其却选择了套现退出。弘毅投资入股的新华保险,因是国资独大,最终其也是谋求财务回报而退出。2012年,联想控股只能转道去收购给保险公司“打工”的保险经纪商联保投资集团。■

NO.6 锦龙系

持股机构:控股2家,参股7家,合计9家

布局特点:谋求金控,出师不利

作为持股金融机构数量进入前十位的民资代表,锦龙系杨志茂的知名度远不及其他9位。身为广东东莞人的杨志茂,与众多东莞富豪一样极其低调,如果不是先后将两家上市公司锦龙股份(000712)、博信股份(600083)收入囊中,只怕多数人根本就不知杨氏为何许人也。

杨志茂算是一位民营金融新贵,他对进入金融业有着高昂的热情,并意图将锦龙股份打造成一个完全的金融控股公司。目前锦龙系入股9家金融机构,其中控股中山证券及大陆期货,参股东莞证券、东莞农商行、华联期货、清远农商行、益民基金等(图6)。

在杨志茂的金融版图中,东莞证券及中山证券是两个重心。他持有的东莞证券股权高达44.6%,但竟然没有拿下这家证券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出师不利的杨志茂随即转而收购了中山证券。

杨志茂对金融业的兴趣始于2007年,始于东莞证券。

2007年初,锦龙股份从东莞证券原股东西湖大酒店手中受让了4%股权,从而首次与东莞证券产生交集。当时东莞证券国有、民营股东多达7家,但实际控制权却在东莞市国资委手中。

据称杨志茂为了入主东莞证券,曾前往东莞市相关部门斡旋,而东莞市政府方面开出的条件是,如果杨志茂将上市公司锦龙股份的注册地搬迁至东莞,则促成其收购东莞证券的其他民企股东股权。东莞原本上市公司就极为稀少,与其经济地位完全不匹配,能够增加一家上市公司的数量也有助于税收的增加。之后,锦龙股份果真搬迁到了东莞。

接下来,锦龙系陆续完成了东莞证券多家民企股东股权的收购,持股比例上升至44.6%。但东莞市国资委最终还是不愿意将控制权拱手相让,遂通过东莞控股(000828)收购了东莞市城信电脑开发服务有限公司持有的东莞证券20%股权。

于是,东莞证券形成了东莞国资与杨志茂各持55.4%、44.6%的股权格局。意在控制权的杨志茂,进而寄希望于通过对东莞证券进行增资扩股的方式,增加持股比例并实现绝对控股。2012年,东莞证券确实筹划了增资扩股事宜,但2012年9月10日,停牌一个月的锦龙股份与东莞控股双双复牌并公告称,“因各股东对增资扩股事项仍未达成一致意见,决定暂时中止东莞证券筹划增资扩股事项”。后又爆出锦龙股份涉嫌单位行贿案等事件,东莞证券的IPO也受此影响而中止。

历经5年而未能拿下东莞证券控股权的杨志茂,2013年火速收购了中山证券。这次是66%,绝对控股。

2013年3月18日,锦龙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以现金25.96亿元代价,从七匹狼集团等11家股东手中收购中山证券合计66.0517%的股权,从而成为中山证券的实际控制人。2013年9月17日,锦龙股份公告称,收购中山证券事项已获得证监会的核准。因为收购中山证券,也兼而获得了中山证券所控股的大陆期货的控制权。

入主东莞证券的受挫,似乎并没有改变杨志茂要将锦龙股份打造成金控平台的雄心。2013年锦龙股份还从大股东那里受让了东莞农商行的部分股权。■

NO.7 沙钢系

持股机构:控股2家,参股7家,合计9家

布局特点:广撒网,缺龙头

此前外界热炒民营银行批量开闸之时,沙钢集团成为被津津乐道的对象之一,其与苏宁集团被认为江苏省最有可能获得民营银行牌照的两家民企。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沙钢系目前控股、参股的金融机构已经多达9家,其在最高峰时期入股金融机构的数量更是多达12家,媒体上却几乎完全看不到关于沙钢系进军金融业的详细报道(图7)。

沙钢系所入股的金融机构,一度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期货、财务五个领域,其中银行独占一半,实际控制的金融机构包括道通期货、沙钢财务。

早年进入两家金融机构

沙钢系最早入股金融机构可追溯至2002年。当年原贵州实联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贵州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实施重组,将其证券资产业务剥离,并吸收其他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了华创证券。沙钢集团以4000万元的投资额成为第二大股东,占比20%。

沙钢系的金融机构投资处于一种广撒网状态,入股的金融机构多数都进入了前十大股东之列,但缺少控股的龙头型金融机构。

此后华创证券经历数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从2亿元一直增加至7.5亿元,沙钢集团皆概无例外参与了增资,持股比例虽有所下降,但至2013年依然以12.54%位居第二位。

2016年8月,华创证券被刘永好控制的宝硕股份(600155)换股收购,沙钢系因此不再持股华创证券而改持宝硕股份的股权。

沙钢系较早入股的另一家金融机构是张家港农商行(002839)。张家港农商行是全国最早设立的农商银行,沙钢集团早在2005年之前就已经是该行十大股东之一,持股1.09%。目前其在全国农商行中,资产规模及经营业绩皆排名较前。2017年1月24日,该行于深交所挂牌上市。张家港农商行2016年年报显示,沙钢集团系该行第一大股东,持股8.18%。

沈家公子成江苏银行董事

除张家港农商行外,江苏银行(600919)是沙钢进入的另一家上市金融机构。江苏银行是在省内无锡、苏州、南通等10家城商行的基础上合并,并于2007年1月24日正式开业。

2009年,江苏银行实施增资扩股,沙钢系在增发的5.5亿股股本中独购3亿股,一举成为第六大股东,占股3.57%。次年,江苏银行董事会换届,沙钢集团获得一个董事席位,沈文荣派出了其长子沈彬出任董事。

2016年8月2日江苏银行实现上市,虽然其上市时间较同省的南京银行(601009)晚了9年,但其规模却已是后者的1.6倍。江苏银行2016年末总资产超过1.6万亿元,而南京银行则刚过1万亿元。

密集涉猎金融领域

也正是自2009年入股江苏银行起,沙钢系进入了密集投资金融机构时期。

2009年5月,在江苏省政府的主导之下,其联合省内多家国资及民资,共同发起设立了紫金财产保险,沙钢集团成为发起股东之一,目前持股4%。

2009年,河南安阳银行实施增资扩股,而沙钢集团下属的安阳永兴钢铁系当地最大的民营企业,因而沙钢集团成了安阳银行的重点募资对象。2010年2月,银监会核准了沙钢集团入股安阳银行的股东资格。沙钢系三家公司合计入股19.84%,而其余股东持股皆不超过10%,沙钢系成为相对控股股东。沙钢集团先后派出了丛国庆(沙钢股份财务总监)出任该行董事,派出费春阳(沙钢集团安阳永兴钢铁副总经理)出任该行监事。

2014年8月28日,开封银行、安阳银行、鹤壁银行等河南省内13家城商行,通过新设合并的方式组建为中原银行。沙钢集团由持股安阳银行变更为持股中原银行,但其持股比例已降至低于1%。

2010年7月东吴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增资扩股,总股本从10.27亿股增加至30亿股,并且更名为苏州银行,沈文荣麾下的张家港虹达运输入股并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6.5%。苏州银行2010年年报显示,董事会成员之一葛向前来自于沙钢系,其长期在沙钢集团工作,现任张家港市虹达运输总会计师。

2010年7月,苏州市政府筹备设立东吴人寿,发起股东中国资、民营法人共计21家,其中沙钢集团持股10%,位居第四大股东,也是持股比例最高的民企股东。2012年5月,东吴人寿正式设立,注册资本20亿元。东吴人寿2016年年报显示,沙钢集团持股比例已提升至12%。

2011年7月,沙钢系再拿下原属苏州市国有控股的道通期货。张家港虹达运输分别从江苏瑞华投资、苏州市投资有限公司、大连保税区海鹏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手中,收购了道通期货48%、29%、3%股权,合计80%,道通期货因此由国有控股变身为民营控股。

2013年以来,沙钢系下属的沙钢集团及张家港市虹达运输,分别从二级市场购入南京银行(601009)股票,最高时持股比例接近2%,不过后又陆续减持套现。

整体而言,沙钢系的金融投资处于一种广撒网的状态,虽然其在入股的金融机构中多数都进入了前十大股东之列,但似乎缺少一家控股的龙头型金融机构。■

NO.8 希望系

持股机构:控股4家,参股4家,合计8家

布局特点:根深叶茂,新枝发芽

作为最早涉足金融业的民营资本之一,刘永好兄弟麾下的希望系似乎在金融领域一度有收缩的态势,但近两年又重启扩张。其目前控股新网银行、华创证券、华创期货、新希望财务,参股民生银行、乐山市商业银行、民生人寿、保定银行(图8)。

之所以说希望系在金融领域根深叶茂,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其长期占据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位置,而刘永好则是民生银行任期最长的副董事长。1996年,民生银行发起设立,希望系即为发起股东之一;1999年起,希望系成为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直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第一大股东地位旁落,期间持续正好15年。从民生银行设立的第一届董事会开始,刘永好即出任副董事长,直至今天,他依然是民生银行副董事长。

之所以说希望系在金融领域一度有收缩的姿态,是因其一度不断从金融领域退出。比如,四川南方希望曾经作为发起人之一持有的金鹰基金20%股权,于2010年分别转让给了东亚银行背景的东亚联丰投资及广州证券;希望系曾控制联华国际信托高达41.18%股权,但也于2011年悉数转让给了兴业银行,使得这家信托公司重新回归国资控股(兴业银行成为控股股东之后将其更名为兴业国际信托);希望系曾经为民生人寿的主要股东之一,至2012年其持股已被稀释至3.39%,完全处于边缘化地位。

进入2016年,希望系又重启于金融领域的扩张。

2016年1月,希望系旗下宝硕股份(600155)发布公告,以77.15亿元代价换股收购华创证券,使得后者成为前者控股子公司。而华创证券控股有一家2011年收购而来的期货公司——华创期货。

2016年6月,新希望集团主导发起设立的四川新网银行获批筹建,并于12月28日正式设立。而伴随新网银行的获批筹建,刘永好逐渐减持了部分民生银行股份。截至2016年末,其旗下南方希望已经从民生银行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消失,新希望投资则还持股4.18%,位居第五大股东。

此外,刘永言的大陆希望集团入股了乐山市商业银行,成为持股9.98%的第二大股东,仅次于乐山市财政局。■

NO.9 忠旺系

持股机构:控股2家,参股6家,合计8家

布局特点:扎根东北,钟情银行

刘忠田的忠旺系对金融机构的入股可谓不显山不露水,首先其人行事低调,其次其入股金融机构并未通过其旗舰企业中国忠旺(01333.HK),而是大多通过隐性关联企业完成,因而未能引起外界太大关注。截至目前,忠旺系入股的金融机构除了君康人寿之外,其余清一色位于东北,总计数量已然达到了8家,并且悄然控股了辽阳银行(图9)。

截至2016年末,忠旺系通过辽宁宏程塑料有限公司,分别持股龙江银行2.86%、大连银行2.56%、吉林银行2.55%,且皆居前十大股东之列;此外,其还通过辽宁程威塑料及辽宁腾华塑料,共计持有锦州银行5.16%股权。

除了全资控股的忠旺财务,忠旺系最浓墨重彩的金融投资,当属控股辽阳银行了。截至2016年末,忠旺系通过辽宁程程塑料、辽阳鹏力模具、辽宁程威塑料三家公司,共计持有辽阳银行31.46%股权。

忠旺系究竟是何时入主辽阳银行,现有媒体几乎完全没有相关报道。由于辽阳银行官网并未披露往年年报,新财富也未能查询到忠旺系入股辽阳银行的最早时间点。

新财富在《辽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次级债券发行公告》中查询到了忠旺系持股辽阳银行的部分早期信息。

根据该公告的披露,2009年6月及12月,辽阳银行先后2次实施增资扩股,共计增资8.16亿股,使其股本从8.03亿股增加至16.19亿股。在这两次增资中,忠旺系旗下的辽宁程程塑料先后认购1亿股及3亿股,以4亿股的持股数占总股份比例达到24.71%。

但这并不是忠旺系入股辽阳银行的最早时间点,因为在此次增资之前,其旗下另一家公司辽阳鹏力模具已经持有辽阳银行0.8亿股。在2009年之前,辽阳银行于2005、2007、2008年先后进行过三次增资扩股,辽阳鹏力模具究竟是在哪一次增资时入股,则无法确切得知。

可以确定的是,至2009年末,忠旺系即以4.8亿股的总持股量,占有辽阳银行29.65%的股权比例,高于国资背景的辽阳城市资本经营有限公司的24.71%。

后续在辽阳银行2011年及2013年的增资扩股中,辽阳鹏力模具又先后认购了0.8亿股及0.4亿股。这样,至2013年末之时,忠旺系以总计6亿股的持股数,占26.39亿股总股本的22.74%。这个持股比例已经较2009年时下降不少,但辽阳城市资本经营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更被稀释至15.16%。

2016年,忠旺系旗下第三家公司辽宁程威塑料现身于辽阳银行股东名单,其以2.3亿股的持股数量占比8.72%。而自2013年之后辽阳银行就未再进行过增资扩股,因而,辽宁程威塑料所得的股份只能是从其他股东手中受让而来。

最终,忠旺系三家公司以合计31.46%的持股比例,实现了对辽阳银行的控股,第二大股东的持股仅有15.16%。

身为辽阳人的刘忠田,得以大量入股东北的金融机构,甚至于控股辽阳银行,显然是占了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机。2015年12月,忠旺系参股的锦州银行主导发起设立锦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忠旺系又近水楼台得以参股20.41%。

2016年12月,忠旺系旗下的辽宁程威塑料,从郑永刚的杉杉系手中收购了宁波福烨贸易,而该公司持有君康人寿20%股权,忠旺系从而获得了君康人寿的20%股权。该等股权转让之后,杉杉系还持有君康人寿50.88%股权。市场传言称,忠旺系将全面接手君康人寿,而原控制人杉杉系将彻底退出。■

NO.10 新湖系

持股机构:控股2家,参股6家,合计8家

布局特点:证券为主,其他参股

新湖系实际控制人黄伟堪称大隐隐于市的神秘商人,但其麾下的金融资产却最为透明,目前所持有的8家金融机构股权,皆由麾下的两家上市公司新湖中宝(600208)及哈高科(600095)持有,概无例外(图10)。

按照新湖集团的官方介绍,金融业已经成为该集团仅次于地产的第二大产业。其入股的金融机构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四大类别,而控股74.59%的湘财证券无疑是其中的旗舰。

期货玩家变身期货公司老板

据称黄伟爱好炒期货,而其控制的首家金融机构正是期货公司——天地期货,这家公司也是新湖期货的前身。

新湖系实控人黄伟大隐隐于市,但其麾下的金融资产却最为透明,所持金融机构股权皆由麾下的两家上市公司持有。

早在1999年,黄伟即完成了对天地期货的实际控制。新财富查阅到的天地期货股权变更记录显示:1999年5月26日,黄伟实际控制的宁波昌达贸易有限公司、新湖集团,分别从浙江省高新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港澳股份有限公司,受让了天地期货83.75%、2.5%的股权。2000年3月,新湖集团单独再向天地期货增资1000万元,持股比例由2.5%上升至35%。

此后,天地期货的股权结构一直未有变化。

2007年10月9日,新湖中宝发布公告,拟受让大股东新湖集团持有的天地期货35%的股权,并对其进行增资3500万元。增资完成后,新湖中宝持有天地期货71.15%的股权,天地期货旋即更名为新湖期货。

2009年及2010年,新湖中宝再连续两次向新湖期货增资,持股比例进一步提高至91.67%。

入主湘财证券

至于目前新湖系的旗舰金融机构湘财证券,黄伟入主这家湖南老牌券商,是趁其盛极而衰的危机之时得以实现的。

成立于1993年的湘财证券,曾经是湖南金融业的一面旗帜:第一家获批增资扩股;第一家被核准为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第一家获准设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华欧国际证券);第一家参与设立中外合资基金公司(湘财荷银基金)。

但在2001-2005年的大熊市中,湘财证券遭受重创,陷入巨亏境地。据当时媒体报道,截至2004年底,湘财证券的委托理财业务亏损10亿元,自营业务亏损3.7亿元,累计亏损高达19亿元,加上挪用客户保证金,最后的亏空窟窿达到30亿元左右。

湘财证券因此不得不走上“卖身自救”的道路。2006年,湘财证券先后将旗下合资券商及合资基金的股权卖掉,收回大约10亿元现金。但这并不够弥补湘财证券的亏损窟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来自浙江的新湖系得以入主。

2007年5月,新湖系麾下新湖创业(600840,已被新湖中宝吸收合并)公告称,公司出资1.1亿元参股湘财证券,占增资扩股后湘财证券总股本的3.36%,公司控股股东新湖控股拟向湘财证券增资2.3亿元,占湘财证券增资扩股后总股本的7.04%。

此后,新湖系对湘财证券又进行了两次增资扩股,累计注入约24亿元资金,持股比例也达到74.59%。

全面进入金融领域

2007年8月,沈阳的盛京银行进行增资扩股,新湖中宝随即与该行签订《股份认购合同书》,出资4.5亿元认购盛京银行股份3亿股,占比10%。2008年1月,新湖中宝入股盛京银行获得银监会批准。

2009年6月,新湖中宝参与成都农信社的改制并发起设立成都农商行,其总共出资6.525亿元,获得4.875亿股股份,占比为9.75%。在成都农商行经历几轮增资扩股后,截至2012年末,新湖中宝的持股比例下降至4.88%。

2010年,新湖中宝联合其他7家公司,共同发起筹建锦泰财险,其中新湖中宝出资2亿元,持股比例为18.18%,位居第三大股东。

在发起设立锦泰保险之后,2011年6月,新湖控股又参与阳光保险集团增资扩股。阳光保险增发的15.35亿股中,新湖控股拿下3亿股,占总股份比例4.57%。随后,新湖控股又从天汇恒通投资有限公司受让阳光保险1.2亿股,由此持股数增至4.2亿股,持股比例达到6.26%。

谋控温州银行

对于将金融业作为第二大主业的新湖系来说,显然不会满足于对银行的参股性投资,而是希望更进一步控股一家银行。

温州银行成了黄伟的战略性目标,他作为温州首富,显然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

新湖控股早在2005年以前就已经是温州银行的股东之一,当时持股4000万股。2005年9月,哈高科宣布接手新湖控股持有的该等股权。

此后新湖系一直未有增持温州银行,虽然其数次进行增资扩股。甚至在2010年哈高科还公告称,拟对外出售所持有的该行4562股股权(增加部分系所得分红股),只是未能达成任何交易。

2012年,温州银行当时的第一大股东华融资产管理挂牌转让其所持的7.43%股权。黄伟发现有机会拿下温州银行的控制权,于是麾下新湖中宝参与竞拍,但最终却被浙江另一家地产商新明集团拍得。

2013年温州银行增资扩股终于又给了黄伟一次机会。8月19日,新湖中宝参与温州银行的增资扩股,以13.3亿元的代价获得3.5亿股股份,并且成为单一第一大股东,占股13.96%。

为了筹集资金拿下温州银行,新湖中宝甚至在2013年先后将所持成都农商行及吉林银行股份全部转让。其中,转让成都农商行股份套现8.726亿元(净赚2.2亿元),转让吉林银行股份套现2.1亿元(净赚0.3亿元)。

增资扩股之后,新湖系的总持股量一举超越国资股东,成为温州银行实际上的第一大股东。新湖中宝获得的3.5亿股加上新湖系哈高科原先持有的4562万股,合计持有3.956亿股,占总股本25.08亿股的15.77%。而温州银行三家国资股东合计持股3.3亿股,占比为13.28%。虽然新湖系持股比例超过国资股东大约2.5个百分点,由于差距太小,新湖系要控股温州银行似乎还有相当难度。

除了转让退出成都农商行及吉林银行,新湖中宝还于2014年12月转让了所持锦泰财险的18.18%股权。

入股中信银行成第二大股东

2015年,新湖中宝通过资管计划认购Total Partner发行的境外票据。而Total Partner将所募得资金用于受让UBS London持有的22.93亿股中信银行H股股份,价格为每股5.73港元,总耗资约130亿港元。换句话说,新湖中宝通过该资管计划持有中信银行22.93亿股H股。

2016年11月29日,新湖中宝进一步全资收购了Total Partner,从而直接持有中信银行H股股份。外加其他持股,新湖中宝合计持有中信银行H股23.2亿股,占中信银行总股本的4.74%,为其第二大股东。2016年11月16日,新湖中宝推荐的董事获得银监会的批准进入中信银行董事会。

截至目前,新湖系分列温州银行、中信银行、盛京银行第一、二、三大股东,且在该三家公司董事会派有董事。

NO.11 美的系

持股机构:控股1家,参股7家,合计8家

布局特点:全面参股,小额投资

美的系在金融机构的投资上,可称是“上阵父子兵”,除了掌门人何享健之外,另起炉灶的儿子何剑锋也对金融业甚有兴趣。美的系最早投资的顺德农商行的前身顺德农信社,何氏父子俩皆有入股,当时何享健为并列第一大股东,何剑锋则为并列第七大股东。

美的系目前入股8家金融机构,覆盖银行、证券、基金、期货、财务等领域(图11),投资面似乎很广,但除了2009年设立的美的财务之外,其他的皆为参股性质,投资额也不大。

美的系内最有价值的两块金融资产,一为顺德农商行,一为易方达基金。

顺德农商行2016年末总资产规模达到2611亿元,不仅在全国农商行中位居前列,甚至也高于大部分城商行的资产规模,目前已将上市列入规划议程。目前美的集团为顺德农商行的第二大股东,持股7%;美的集团财务公司为第五大股东,持股2.69%;另外,何剑锋控制的盈峰环境(000967)持股0.01%。在顺德农信社时期,美的集团与碧桂园同为并列第一大股东,持股2.32%。2009年顺德农信社增资扩股并更名为顺德农商行,美的集团出资4.32亿元增持9000万股,持股比例上升至6.49%。

易方达基金目前为全国排名第三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4000亿元。何剑锋麾下的盈峰控股为易方达基金的并列第一大股东,持股25%。2004年10月,美的电器受让天津信托持有的易方达16.67%股权,成为其股东之一。次年6月,美的电器又从广州证券手中接盘易方达8.33%股权,持股比例提升至25%。2007年4月,美的电器将所持易方达基金25%转让给关联方盈峰控股。易方达基金25%的股权,如今显然已经价值连城了。可资参照的是,2007年金信信托拍卖博时基金48%的股权,由招商证券耗资63亿元拿下。以管理规模计,博时基金在行业内的名次不及易方达,而且时间已经过去10年,易方达股权当下的合理价值显然要更高。

美的系另外在开源证券、金鹰基金也有较高持股比例,但并不具有话语权。美的技术投资持有开源证券35.35%股权,但该机构由陕西国资控股51%;美的电器持有金鹰基金20%股权,且是发起股东之一,但该公司同样由国资控股70%。此外,美的集团曾持有皖江金融租赁12%股权,后者由海航系控制。2016年11月,美的集团减持退出皖江金融租赁。■

NO.12 富德系

持股机构:控股4家,参股3家,合计7家

布局特点:保险黑马,信托新秀

潮汕商人张峻控制的富德系,可以说是地产跨界保险的先行者,此后,前海人寿、珠江人寿、恒大人寿等地产商背景的保险公司陆续跟进。

目前富德系控股富德生命人寿、富德财险、国民信托、汇丰人寿四家金融机构,其中旗舰是富德生命人寿,国民信托则是意外获得的一块金融牌照(图12)。

半路接盘生命人寿

富德生命人寿原名为生命人寿,创立于2002年,设立时的股权由较为分散的8家股东持有,且各家的持股比例相对接近。这8家股东基本可以分为话语权较强的四方力量,即徐明麾下的大连实德、首钢总公司、广东省国资委旗下的广晟资产经营、郑裕彤家族控制的武汉武新实业及武汉益利科技,这四家都是单一并列第一大股东。

在控制生命人寿之前,张峻仅仅是一位在全国默默无闻的深圳地产商,开发了新亚洲花园等为数不多的几个楼盘。2006-2007年间,张峻所控制的公司先后从一众显赫的创始股东手中,逐步受让生命人寿的股权并进一步大幅增资,从而实现对生命人寿的控股。生命人寿的股权变更迷局,新财富曾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追溯,完整还原了张峻控制生命人寿的过程(详见新财富2013年7月号《张峻造系——生命人寿背后的隐形富豪》)。

2008年,生命人寿总部迁往深圳之后,在张峻亲力亲为的打理下,以万能险产品为主力,借助银行的代理销售渠道,其资产规模实现了突飞猛进式的增长。在迁往深圳之前的2007年,生命人寿的资产规模刚跨过百亿门槛,2012年即达到1127亿元,到2016年末更是突破4500亿元。

随着寿险业务规模的壮大,富德生命人寿又朝着保险集团的方向发展,从保监会拿到了筹建财险的批文,并于2012年5月7日设立了富德财险。

大举入股股份制银行

借助保费规模的膨胀,富德生命人寿开始了在资本市场的一路“买买买”,地产股及银行股成为其格外青睐的标的。

张峻控制的富德系,可以说是地产跨界保险的先行者,此后,前海人寿、珠江人寿、恒大人寿等地产商背景的保险公司陆续跟进。

富德生命人寿在资本市场最广为人知的行动之一,便是在地产股金地集团(600383)的增持上与安邦保险集团展开的争夺。2012年第三季度,安邦集团最先买入金地集团,持股1.5%成为第五大股东,并于2012年末增持至4.61%,成为第二大股东。但富德生命人寿于2013年1月25日一举增持至5.41%,超越安邦集团并达到首次举牌线。于是,双方的追赶式增持就此展开。截至2016年末,金地集团的前十大股东中,富德生命人寿占据三席,共计持股29.84%;安邦集团则占据两席,共计持股20.44%。

相较金地集团,富德生命人寿更大手笔的扫筹体现在银行股上。安邦保险买成了民生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富德生命人寿则买成了浦发银行的第一大股东。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富德生命人寿迅猛增持浦发银行,其在短短5个月内买入了37.31亿股,持股比例从0提升至20%。浦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富德生命人寿增持该等股权,累计耗资高达679.6亿元。截至2016年末,浦发银行的前十大股东中,富德生命人寿占据了3席,共计持股20.68%。

安邦集团买成了民生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尚且获得了一个董事会席位,而富德生命人寿虽然已是浦发银行第一大股东,却未能获得董事会席位,甚至连监事会席位也没有。二者最大区别在于,民生银行是民营背景且股权分散,除安邦之外的第二大股东才持股6%左右;而浦发银行是国资背景,其中上海国际集团持股高达19.53%,中移动广东公司持股18.98%,几乎不弱于富德生命人寿。况且,在国资普遍强势的上海金融机构,民营股东想要获得董事会席位,只会更加困难。

在增持浦发银行之前,富德生命人寿还买入了为数不少的招商银行及华夏银行股份。其于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买入招商银行股份,至2013年第一季度时最高持有4.66%,后又逐渐减持。同在2013年第一季度,富德生命人寿开始买入华夏银行股份,在年末时最高持股达到1.77%,但于2014年第二季度全部减持套现。

目前,富德系还持有重庆银行及乐山市商业银行部分股权。

意外得来的信托牌照

2015年2月,富德系完成对国民信托控股权的收购,对其而言,这张信托牌照可谓意外的收获。

国民信托的前身为建设银行浙江省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于1987年。2004年,郑建源的宝华系受让该公司,并将其总部迁址北京。此后,国民信托在郑建源手上掌控长达10年。国民信托目前有四大股东:上海丰益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下称“上海丰益”)持股31.73%,璟安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璟安投资”)持股27.55%,上海创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创信”)持股24.16%,恒丰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恒丰裕实业”)持股16.56%。

2014年年中,佳兆业掌门人郭英成意欲进入信托业,从郑建源手中接手了国民信托,并获得了上海丰益、上海创信、恒丰裕实业三家公司的控制权。但2014年末佳兆业危机爆发,郭英成避走海外,于是将刚刚入手的国民信托转让予佳兆业的第二大股东富德生命人寿。

2015年2-3月,上海创信及恒丰裕实业的股东变更为深圳市富德前海基础设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富德生命人寿的全资子公司;2015年3月,上海丰益的股东变更为深圳市富德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富德生命人寿的第一大股东。

至此,富德系实现了对国民信托72.45%股权的控制。同时,由于国民信托还持有汇丰人寿50%股权,因而富德系也等于间接拿下了汇丰人寿50%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交易背后的人物关系。国民信托原控制人郑建源,被认为系香港郑裕彤家族在内地的代理人,张峻接盘生命人寿时,有相当比例的股权同样来自郑裕彤家族,郭英成获得国民信托控制权之后,手还未捂热又转手给了股东兼同乡的张峻。

富德系受让了国民信托之后,其资产规模有所增长,截至2016年末,资产总规模(含信托资产)达到了2515亿元,在15家民营信托机构中排第六位。

2016年末,富德系着手对国民信托进行增资,以补充资本金,但北京银监局未予核准。北京银监局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八条、《中国银监会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第七条的规定,经审查,国民信托此次增资申请不符合《实施办法》第七条相关规定,因此不予批准。

《实施办法》第七条境对内非金融机构作为信托公司出资人资格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第九款规定:承诺5年内不转让所持有的信托公司股权(银监会依法责令转让的除外)。■

NO.13 万向系

持股机构:控股4家,参股3家,合计7家

布局特点:步步为营,全面发展

鲁冠球无疑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中的佼佼者,但万向系在金融领域的发力明显晚于与其同时代起步的希望系、泛海系等民营资本集团,以至于遗憾地错过了民生银行的发起设立。目前万向系持股的金融机构数量只有7家,但却有4家是绝对控股,另外3家参股的也是拥有相当话语权(图13)。

万向系应是具有相当潜力走向全能型金融的民营资本集团,多年来,其在金融领域的耕耘都是步步为营、稳打稳扎,谋求全面发展,甚至不惜与泛海系一争高下,并夺走了民生人寿的实际控制权。

其实,万向系在金融业的征战,与其说是鲁冠球的主张,还不如说是鲁冠球在支持儿子鲁伟鼎四处征战。身为富二代的鲁伟鼎,将金融业作为自己的主战场。

始于金融业的边缘领域

早在1995年,万向集团即作为发起人之一参与设立了浙江天地期货,并且是持股21.34%的第二大股东。只是,天地期货成立几个月之后,万向集团旋即将所持股权转让了。那时的鲁冠球似乎还未意识到金融业的战略价值,在金融殿堂的门口瞄了一眼旋即离开了。天地期货后来落入同为浙商的新湖系黄伟手中,名称也变为新湖期货。

4年之后,鲁冠球折身再次回到金融业,目标仍然是期货。1999年9月,上海浦江期货的原股东将其所持股权,分别转让给上海万向投资70%,转让给深圳万向投资有限公司30%。万向系全资收购浦江期货之后,将其更名为万向期货,并持续对其增资。后万向期货的持股公司更名为通联资本及通联创业投资,万向期货也跟随更名为通联期货。如今通联期货又更名为通惠期货。

相较而言,期货业在中国的金融业大棋盘中相对处于边缘地位,2002年7月万向系所拥有的第二家金融机构——万向财务,虽是浙江省设立的第一家财务公司,但也依然处于金融业的边缘地位。

鲁冠球无疑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中的佼佼者,但万向系在金融领域的发力明显晚于同时代起步的其他民营资本集团。

几经拉锯控制民生人寿

2003年入股两家金融机构浙江省工商信托及民生人寿,标志着万向系进入了主流的金融业领域。

2003年4月,万向系参与陷入困境的浙江省工商信托的重组事项,万向控股以24.85%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二大股东。2007年浙江省工商信托增资扩股,万向控股晋身为第一大股东。2012年4月,浙江省工商信托更名为万向信托,万向控股的持股比例高达76.5%。拿下万向信托,万向系成为浙商背景中唯一一个拥有信托牌照的民营资本。

相较于顺利入主万向信托,万向系拿下民生人寿的控制权则经历了多个回合的交锋。

民生人寿2003年成立伊始,发起股东多达21家,其中泛海系卢志强、万向系鲁冠球、希望系刘永好、海鑫钢铁李兆会等几大股东之间的持股很接近,特别是卢志强与鲁冠球,是持股14.45%的并列第一大股东。

万向系与泛海系对民生人寿的控制权都志在必得,为了强化自己的话语权,双方不仅皆参与民生人寿的数次增资,而且不约而同设法从其他小股东手中收购股份。到2007年底,万向系持有民生人寿股权达到17.09%,而泛海系则以16.96%的持股比例紧随其后。

2009年,万向系争取到了当时第三大股东海鑫钢铁李兆会的支持,后者向前者转让了1.43%的股权,万向系与泛海系的持股比例进一步拉开。而万向与海鑫两家同盟合计持股比例更是达到了32.52%,远高于泛海系的持股比例。

无奈之下,泛海系干脆于2010年将所持股份全部转手,甚至其中一部分还是转让给了万向系,泛海系从此彻底退出民生人寿,万向系则以55%的持股比例成为民生人寿的绝对控股股东。2010年7月,鲁伟鼎当选民生人寿董事长。

不能错过的浙商银行

2004年8月,全国第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宣告成立,这是在对浙江商业银行重组的基础上发起设立的股份制银行。错过了民生银行的万向系,显然不会再错过家门口的银行设立,万向控股以1.55亿元的出资额持股10.34%,成为三家并列第一大股东之一(1家国企、2家民企)。

此后,浙商银行于2007年、2009年、2010年经历了三次增资扩股,其总股本从设立时的15亿股增加至100亿股。浙商银行的三次增资扩股,其价格也是水涨船高,2007年增发价格1.21元/股,2009年增发价格1.59元/股,2010年1.67元/股,但万向系皆概无例外参与了等比例增资,所以保持着10.34%持股比例。据此计算,万向系为所持有的10.34亿股浙商银行股票,投入的资金总额约为15.46亿元。

2015年,浙商银行实施新一轮增资扩股,价格为2.88元/股。万向系旗下的民生人寿增持3.12亿股,耗资8.99亿元。此轮增资之后,万向系合计持有浙商银行13.47亿股,持股比例为9.28%。2016年4月,浙商银行于港股实现IPO,万向系的持股比例降低至7.5%。

目前,万向系为浙商银行并列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为国资背景的浙江省财务开发公司(14.79%)。浙商银行2012年年报显示,鲁伟鼎代表万向系出任该行监事会主席,2015年改派于建强任该行监事会主席。

曾经错过的金融牌照

万向系的金融版图中,目前独缺证券牌照。实际上,万向系在2004年曾经收购过一家证券公司——天和证券,而且是绝对控股。但由鲁伟鼎出任董事长的天和证券在2006年发生代客理财亏损6亿元事件,这个亏损额甚至超过了天和证券的净资产。

天和证券被迫进入破产重组,最终由浙江省财政厅系统的财通证券吸收合并。万向集团等老股东以零价格转让其所持股权,财通证券吸收合并天和证券之后,承担天和证券的一切债权、债务关系,天和证券随即注销。万向系失去一块对于民营资本来说稀缺的金融牌照,不得不说是一个战略损失。

此外,2007年万向系麾下的浙江工商信托还参与了博时基金48%股权的竞拍,如果顺利拿下,将成为博时基金的控股股东。遗憾的是,万向系铩羽而归,由招商证券以63亿元的天价摘走(当时招商证券原本就是博时基金的第二大股东,持股25%)。直到3年之后,其旗下通联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浙商基金,并成为四大股东之一,这个遗憾才算部分弥补。

更早以前的2003年,万向系曾计划西进入川,控股正在重组的华锋信托。当时四川省属的原三家信托公司——四川省信托投资公司、四川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四川省建设信托投资公司,计划合并重组设立为四川华锋信托,注册资本为5.5亿元。万向系意欲投入3亿元拿下51%的控股权,但最终未能成功,重组事宜也搁浅。后来未能诞生的华锋信托变成了四川信托,并由蜀地宏达系的刘沧龙最终入主。■

NO.14 泛海系

持股机构:控股4家,参股3家,合计7家

布局特点:“民生”为主,其他为辅

作为最早投资金融机构的民营资本代表之一,泛海系卢志强一直致力于打造金融领域的“民生系”(图14)。

目前国内带有“民生”字号的金融机构,无一不与卢志强有关——他是民生银行的大股东之一,也是民生银行的副董事长;民生银行下属的民生金融租赁,自然也与其有间接关联;同时他还实际控制民生信托、民生证券、民生期货;甚至带有金融特征的民生典当,也是归他所有。唯独保险业的民生人寿,身为发起人且曾是第一大股东的卢志强,在经历一番与万向系鲁冠球的争夺之后,最终失意退出。

规模化投资金融业的先行者

泛海系早在2003年以前即入股了6家金融机构,除了众所周知的民生银行之外,还包括民生证券、民生人寿、光大银行、海通证券、中关村证券等。

1996年,民生银行发起设立,泛海控股集团参股9000万股。2000年,泛海控股集团再从第三方受让5000万股民生银行股份,使得其持股总数达到1.3亿股,占总股本的9.42%,成为民生银行的第二大股东。这笔投资为其带来巨额的回报,民生银行上市以后,卢志强套现超过50亿元。2016年,在安邦集团晋身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之时,希望系刘永好、复星系郭广昌皆大幅减持,而卢志强却耗资逾百亿元,同时在A股与港股市场强势增持民生银行。截至2016年末,泛海系以5.74%的持股比例重回第二大股东位置。

2001年,泛海系介入了位于河南的地方性券商黄河证券的增资扩股。2002年4月,黄河证券完成增资扩股,并更名为民生证券。增资扩股完成之后,民生证券注册资本由1亿元猛增至12.8亿元,中国泛海控股以2.4亿元的出资额位居第一大股东,占比18.72%。

作为最早投资金融机构的民营资本代表之一,卢志强麾下的泛海系一直致力于打造金融领域的“民生系”。

实际上这并不是泛海出资的全部,由于当时证监会规定单个民营股东直接、间接持有证券公司的股权比例不得超过20%,泛海系采取了利用多家影子股东分散持股的方式。

泛海控股除了本身持有的股份之外,另以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的名义出资1.2亿元,位居第五大股东,占比9.36%。2002年11月,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所持民生证券的股权,转让给了泛海系关联公司海通建设。另外,中国泛海还与河南旅游集团等四家股东签订协议,托管了它们持有的全部民生证券股权,并于2003年初进一步收购了该等股权,使得泛海系的总股权比例达到43.7%。

之后几年,泛海系陆续接盘了部分老股东所持有的民生证券股权,并且陆续对民生证券增资,及至目前其总持股比例达到87.65%。

2002年4月,泛海系又成为民生人寿的发起人之一,并且是第一大股东。从该公司取名“民生”来看,卢志强就希望能够实际控制这家保险公司。但与同为发起股东之一的万向系鲁冠球争夺了8年控制权之后,卢志强最终被迫出局,并将股权转让给对手彻底退出了民生人寿。

2002年7月,海通证券实施增资扩股,泛海系麾下多家企业参与认购,总数达到8亿股,合计持股达到9.15%。随着海通证券2007年借壳上市,泛海系持股实现惊人收益。目前泛海系的持股分散,且无一家进入上市后海通证券的十大股东之列,因而无法知晓其是否还持有抑或已经套现。

除此之外,泛海系旗下的光彩事业投资集团(现已更名为泛海能源投资)早年还曾入股中关村证券9.74%,不过该券商已于2007年由法院判决破产。

“民生”家族再添两丁

2008年2月,泛海系以民生证券为跳板进入期货业,受让了山西物产期货55%股权;并且另行对其增资6000万元,持股比例一举达到82%,随后将其更名为民生期货。目前泛海系已100%持股民生期货。

2008年10月,卢志强与史玉柱相约参与广西北部湾银行的重组设立,泛海控股集团与巨人集团各自认购1.8亿股,各占9%股权,成为并列第三大股东。不过,泛海控股集团于2016年将所持股权全部转让给了巨人集团,使得后者一举成为广西北部湾银行的单一第一大股东。

2013年4月,泛海系控制的“民生”金融家族再添一丁——民生信托在北京正式开业。该信托原名为中旅信托,由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控股。中旅信托2003年即开始筹措重组事宜,2011年泛海系开始介入。其注册资本由2.3亿元增加至10亿元,泛海控股集团以6.93亿元的出资额占股69.3%。之后,泛海系将其更名为民生信托。目前,泛海系合计持股民生信托93.42%。

2015年11月,泛海系领衔的财团,以35亿元的总对价,受让了原海航系控制的民安财险100%股权。其中,泛海控股(000046)通过下属子公司受让了51%股权,实现对民安财险的绝对控股。之后,民安财险更名为亚太财险。自泛海系放弃民生人寿之后,在保险领域又得以补上缺失的保险牌照。

整体而言,卢志强历时十余年所致力架构的“民生”金融家族,除了民生银行之外,其他的基本乏善可陈,即使被万向系“抢”走的民生人寿,其经营业绩也一般。也许,即便是资本大佬,也未必能真正把金融业经营好。■

NO.15 京华系

持股机构:控股0家,参股7家,合计7家

布局特点:独钟情银行

钢铁大亨杜双华在所有涉足金融业的民营资本中,显得相当另类,他麾下的京华系所入股的金融机构清一色是银行,且入股的7家银行皆进入了前十大股东之列(图15)。除此之外,京华系公司还曾现身于唐山银行、莱商银行的前十大股东之列,只是2016年未再出现在前十大股东之列,是否已经减持退出不详。这7家银行中,规模最大的是上海农商行,其2016年末的总资产为7109亿元。此外,青岛农商行及齐鲁银行的总资产也分别达2075亿元、2072亿元。

此外,京华系入股的银行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其主要的产业基地在河北(京华制管)及山东(日照钢铁),而其入股的其中5家银行也在这两个省份,此为民营企业在入股金融机构时“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又一例证。从时间上来看,京华系最早进入的金融机构为日照银行及莱商银行,大约都在2005年前后,而其最近入股的银行则是乌鲁木齐银行,于2011年入股。

京华系所入股的7家银行中,在4家拥有董事或者监事席位:在上海农商银行、青岛农商银行、日照银行、齐鲁银行各拥有一个董事席位,但其中没有一家是杜双华本人进入董事会出任董事的。日照钢铁控股集团资本运营部部长胡文明,代表京华系进入了三家银行(日照银行、青岛农商行、齐鲁银行)的董事会。而在此前,薛健也代表京华系出任了三家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日照银行、莱商银行)的董事,他还一度出任过日照银行的副董事长。

上海农商银行披露薛健在京华系的官方职务是,“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日照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据媒体披露,薛健在日照钢铁分管外事及融资事务,据称薛健曾为山东莱芜颇有名气的钢材经销商,并且为杜双华2003年创办日照钢铁时提供过融资担保,薛健因此而成为了杜双华的“铁杆兄弟”。

杜双华钟情于入股银行业,似乎与其所在资本密集型的钢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关键时刻有助于其解燃眉之急。数据显示,仅2012年上海农商银行就对日照钢铁提供了6亿元授信,而日照银行也向其提供了近亿元贷款。■

NO.16 涌金系

持股机构:控股4家,参股2家,合计6家

布局特点:强势控制,尚缺银行

魏东自杀之后,涌金系并未倒下,其遗孀陈金霞成了这个资本家族的舵手。涌金系目前实际控制国金证券(600109)、国金期货、国金通用基金、云南国际信托4家金融机构,且在持股比例上都是强势控制,另外参股微众银行及长城人寿(图16)。

涌金系在金融领域的“基本盘”都是魏东2008年去世前所完成,而陈金霞不仅守业有成,还有所拓展。

2003年云南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改制重组,并更名为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涌金系麾下三家公司入股,合计持股55%,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2005年在证券业低迷时,涌金系旗下九芝堂(000989)及涌金投资,通过增资扩股及受让老股的方式,入股成都证券合计持有53.32%,成为绝对控股股东,旋即将成都证券更名为国金证券。2007年3月,国金证券成功借壳成都建投实现上市。

2007年3月,涌金系麾下九芝堂与千金药业(600479)联合竞标,以6.05元/股的价格,获得长沙市财政局所持有的2791万股交通银行国有法人股。仅在两个月后,交通银行于2007年5月15日在A股上市,当时股价超过13元/股,涌金系获得翻倍收益。

2007年10月,国金证券收购四川天元期货95.5%股权,并将其更名为国金期货。

涌金系在陈金霞时代,实际控制的金融机构又增加了国金通用基金。2011年11月,国金证券联合其他三家股东共同发起设立国金通用基金,国金证券持股49%成为控股股东,之后涌金系持股比例又进一步提高至61%。

设立已逾5年的国金基金,目前业绩处于行业中游。根据Wind的统计,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国金基金发行了9只基金,基金总规模为246.6亿元,在所有已有发行基金的115家基金管理公司中排第64位。

涌金系麾下金融资产中,无疑属国金证券及云南国际信托最具含金量。

国金证券自不用说,其属于综合类证券公司,且于2008年被证监会评为A类A级,是少数实现上市的证券公司之一。目前涌金系在国金证券拥有除独立董事之外的6个董事会席位中的4席,且高管层大多由涌金系人员担任。

云南国际信托就资产规模而言,在全行业处于中等水平,截至2016年末自有资产及信托资产合计为2179亿元。云南国际信托2016年年报披露,涌金系在该公司拥有多达5个董事会席位,而且董事长、总裁皆由涌金系背景的人员担任,而云南省国资背景的董事仅为1人,由此可见涌金系对云南国际信托的控制力之强。■

NO.17 杉杉系

持股机构:控股1家,参股5家,合计6家

布局特点:金融先驱,大器晚成

郑永刚的杉杉系,可以说是国内最早进入金融业的民营资本之一,德隆系、泛海系相较其而言都只能说是后来者。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其除了早期入股的几家金融机构,再无新增投资,直到2007年之后,杉杉系对金融业的投资才重新开始提速。高峰时期,杉杉系曾持有9家金融机构的股权,后又减持部分金融机构股权,持股数量降低至目前的6家,其中控股君康人寿(图17)。

金融先驱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商界,郑永刚可谓风头正劲,他麾下的杉杉与李如成的雅戈尔并称为中国服装业“双子星”,即使与那时候象征着身份与地位的金利来相比,风头也不遑多让。

郑永刚早年在服装业获得的丰厚利润,使得其有了大量“闲钱”从事投资。“我就想投资金融,当时的想法就是投资金融业相对安全”,而其当时涉足的金融也几乎是全方位的。

1993年3月,宁波杉立期货设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股东为杉杉系两家公司:杉杉集团出资1700万元,占股85%;宁波保税区杉杉纺织品有限公司出资300万元,占股15%。虽然此后杉立期货经历数次增资及股权变更,但基本都是杉杉系内企业之间的调整。杉立期货几乎是中国最早设立的民营期货公司,较中国第一家期货公司广东万通期货,仅仅晚了半年时间。

同年,郑永刚又向当时的银行业主管机构人民银行申请设立宁波杉杉城市信用社。这便是宁波银行前身的一部分,后来宁波市区域内的所有城信社合并组建成为宁波城市合作银行,再经历增资扩股又更名为宁波市商业银行。杉杉股份(600884)在宁波银行的持股即由此而来。杉杉作为宁波银行的原始股东之一,为第五大股东,且至今依然拥有董事会席位。

此外,郑永刚还于1995年入股了万国证券(申银万国前身)在宁波的营业部。另有媒体报道称,1995年泰康人寿筹建时,郑永刚曾被游说出资1亿元作发起股东之一,只是郑永刚后来听台湾寿险公司老总说保险公司投资回收期长达15年,于是打消了入股的念头。泰康人寿如今已成全国第五大保险公司,当时放弃了入股的郑永刚,多年以后又重新追逐保险牌照。

大器晚成

可是,在投资了杉立期货、宁波银行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杉杉系在金融业的投资止步于此,郑永刚的关注重点转向了房地产、锂电池、光伏等行业。直到2007年7月,宁波银行的上市,使得其持有的该行1.79亿股股票,获得近20倍的回报,杉杉系在金融业的投资又重新提速。

2007年11月,杉杉系宣布参与华创证券的增资扩股;2008年,杉杉集团子公司中静四海实业入股徽商银行;2009 年,杉杉系主导发起设立中融人寿;2010年,杉杉股份投资浙江稠州商业银行;2011年,郑永刚当时控制的中科英华(600110)收购天富期货25%股权;2012年,杉杉股份及子公司联合发起设立富银融资租赁;2013年,杉杉控股子公司鄞州鸿发实业收购正德人寿20%股份,之后逐渐实现了绝对控股,并将其更名为君康人寿。此外,杉杉系据称还入股了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及贵州银行,但未见现身于十大股东之列。

虽然杉杉系持有的金融机构数量不少,而且多数皆进入前十大股东之列,但目前而言真正具有较大价值的当属宁波银行及徽商银行。已经上市的宁波银行自不必多言,杉杉系持股量大,又拥有董事会席位,而且随时可以套现巨额现金。杉杉集团子公司中静四海实业为徽商银行第八大股东,该行于2013年11月在香港实现上市。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静四海实业所持有的徽商银行股权,是否确由杉杉系所属,还存有一定的疑问。杉杉集团在其2013年之前的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中宣称,中静四海实业为其控股子公司,并且在财务上也是合并报表,但是代表中静四海出任徽商银行董事的,却是香港资本市场鼎鼎有名的“中策系”实际控制人高央,而此人与明天系肖建华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郑永刚的杉杉系,可以说是国内最早进入金融业的民营资本之一,德隆系、泛海系相较其而言都只能说是后来者。

中静四海实业最新的股权结构显示,杉杉集团的持股比例为48.35%,其余51.65%由高央的中静集团持有,而在2013年之时,杉杉系三家公司合计持有中静四海实业84.4%的股权。

减持金融牌照

2014年之后,杉杉系的金融版图大幅压缩,不仅退出了几家参股的金融机构,甚至控股的金融机构也让渡控制权。

2014年4月,杉杉系长期全资持有的杉立期货首先易主。兴业国际信托通过受让及增资扩股的方式,一举获得杉立期货92.2%的股权。之后,杉立期货被更名为兴业期货。

2015年6月,郑永刚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转让股份的方式,将中科英华的控制权让渡予第三方,因而,该公司所持有的天富期货25%及中融人寿20%股权,也与杉杉系不再有关。特别是,杉杉系原先通过中科英华及宁波杉辰实业,共计持有中融人寿29.5%的股权,郑永刚也为实控人,而其减持中科英华导致了其本人实控人地位的旁落。

2016年8月,杉杉系参股的华创证券被刘永好控制的宝硕股份(600155)换股收购,杉杉系因此不再持股华创证券而改持宝硕股份的股权。

2016年末,杉杉系又将君康人寿20%的股权转让予刘忠田的忠旺系。虽然君康人寿2016年年报显示,杉杉控股下属公司依然持股50.88%,但郑永刚已经辞去董事长一职,其派驻的董事、高管团队也已经辞职。2017年2月,忠旺系背景的管理团队陆续进入君康人寿的董事会及管理层,这或是忠旺系全面接手君康人寿的前奏。

如若杉杉系将君康人寿剩余股权交割予忠旺系,则意味着其先后控股的三家金融机构全部出手,杉杉系将不再有控股的金融机构。■

NO.18 亨通系

持股机构:控股1家,参股5家,合计6家

布局特点:财务投资,少量参股

从事光缆生产的江苏亨通集团,因其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并不直接接触广大消费者,因而知名度并不高。亨通系目前控股亨通财务,参股吴江农商行(603323)、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国融证券、国都证券、横琴华通金融租赁(图18)。

其实际控制的亨通财务,于2013年下半年才设立。

亨通系的金融股权中,最具价值的为吴江农商行及乌鲁木齐银行。亨通集团持有吴江农商行6.13%股权,为该行第三大股东。吴江农商行在全国农商银行中属于领先者,2016年末总资产规模达到813亿元,该行已于2016年11月29日实现A股上市。亨通集团同时还是乌鲁木齐银行第九大股东,持股4.33%。数据显示,乌鲁木齐银行2016年末总资产1307亿元。■

NO.19 泰豪系

持股机构:控股0家,参股6家,合计6家

布局特点:脱胎清华,扎根江西

如同肖建华的明天系借助北大的高校背景发展起来一样,黄代放的泰豪系则是借着清华的高校背景发展壮大。

黄代放为江西南昌人,生于1963年,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系。1996年,他成功搭上母校的关系,在南昌成立了江西清华科技集团,并对外宣称企业系“清华大学企业集团半紧密层成员”。搭上清华大学的资源背景之后,黄代放无疑获得了江西、南昌省市两级政府的大量政策扶持,比如建立了规模庞大的“清华(南昌)高科技工业园”。这也成为黄代放日后经营地产业的家底。

数年之后,完成资源搭建的黄代放逐渐将“清华”的外衣褪去。2002年,黄代放将江西清华科技集团更名为江西清华泰豪科技集团,2005年再更名为泰豪集团有限公司。

扎根于江西的泰豪集团,所入股的金融机构也以江西境内为主,先后进入了南昌银行(后与景德镇银行合并为江西银行)、九江银行、南昌农商行,且皆位居前十大股东之列(图19)。■

NO.20 三胞系

持股机构:控股0家,参股6家,合计6家

布局特点:小额投资,无心插柳

三胞系实际控制人袁亚非原为南京市政府公务员,1993年下海经商,他因2005年及2011年分别收购宏图高科(600122)及南京新百(600682)而进入公众视野。三胞系目前所入股的6家金融机构,大部分由麾下上市公司持有,而且有一部分是袁亚非入主该等上市公司之前就已经持有了(图20)。

三胞系所入股的金融机构,无一家拥有话语权。三胞系持股比例最高的为持有锦泰期货30%,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国资背景的江苏省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股40%,如果加上其他国资股东的话则超过51%。三胞系另一家持股10%的紫金信托,其第一大股东同样为国资背景的南京紫金投资,持股60%。

三胞系所持金融机构中,相对具有较高价值者为江苏银行,但其仅持有0.87%,未进入前十大股东之列。■

NO.21 中植系

持股机构:控股4家,参股1家,合计5家

布局特点:民营信托阵营头号选手

中植系掌门人解直锟,被称为信托大亨,虽然其控制有美尔雅(600107)、宇顺电子(002289)、三垒股份(002621)、中植资本(08295.HK)四家上市公司,但该等上市公司皆远不及中融信托之于解直锟的意义。

在金融领域,中植系目前控股有中融信托、中融基金、中融汇信期货、美尔雅期货,参股有恒邦财险(图21)。

中植系所入股的金融机构中,中融信托无疑是旗舰。截至2016年末,中融信托的资产总规模(含信托资产)高达8585亿元,按同等口径计算位居行业第四,仅次于中信信托(1.45万亿)、建信信托(1.32万亿)、兴业国际信托(9620亿元);而其2016年营业收入则以67.96亿元高居行业第二位,仅次于平安信托。在整个民营信托阵营中,无论是规模还是盈利能力,中融信托皆为无可争议的种子选手。

身为掌门人的解直锟低调至极,几乎绝缘于媒体采访。公开资料显示,1992年到2002年的十年间,解直锟以经营木材起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并于1995年创建了中植企业集团。

2002年4月,中植集团等5家出资方,共同参与哈尔滨国际信托的重组,并将其更名为中融信托。重组完成之后,中融信托注册资本3.25亿元,其中,中植集团占股36.92%,哈尔滨国资委占股24.61%,牡丹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占股15.385%,哈慈股份有限公司占股15.385%,哈尔滨宏达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占股7.69%。

中植系虽然控制四家上市公司,但该等上市公司皆远不及中融信托的分量重大。

2004 年4 月,中植集团受让哈慈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中融信托15.39% 股权,受让后中植集团持股比例上升52.31%;2009 年8 月,中植集团又受让了牡丹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中融信托15.385%股权,受让后其持股比例进一步上升至67.69%。

2009年12月,中植集团将36%的中融信托股权,以12亿元的价格转让给经纬纺机(000666),其自身退居为持股31.69%的第二大股东。截至2016年末,经纬纺机持股37.47%,中植集团持股32.99%。

虽然中植集团将第一大股东位置让渡于国资背景的经纬纺机,但中融信托的控制权一直都掌控在中植系手中。中融信托的董事长、监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皆为中植系人马,其中董事长刘洋据称系解直锟外甥。

坊间传言,中植集团向经纬纺机转让中融信托股份时,曾事先达成共识,经纬纺机只是财务投资,重大的经营管理决策依然由中植集团主导。

除了中融信托之外,中植系所持股其余几家金融机构基本表现平平。中融基金成立于2013年5月31日,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为425亿元,在117家公募基金中位居第51位。

中植系旗下中融汇信期货,是由中植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上海融晟投资于2011年收购的吉林金昌期货演变而来。截至2015年末,其权益总额为11.56亿元。此外,中植系于2016年4月收购了美尔雅的控股股东美尔雅集团,从而间接控制了美尔雅期货。截至2015年末,美尔雅期货的权益总额为16.66亿元。■

NO.22 宝能系

持股机构:控股3家,参股2家,合计5家

布局特点:关联隐性持股

因轰动全国的宝万之争,姚振华的宝能系及旗下前海人寿,被广泛关注。宝能系旗下已有三大金融平台——前海人寿、前海联合财险、前海联合基金,另外少量参股了太平洋证券及国信证券(图22)。

宝能系的核心金融平台前海人寿成立于2012年2月,但短短几年内,借助银保渠道主推的万能险产品,其资产规模实现突飞猛进式增长,至2016年末已达2441亿元。保费突飞猛进的增长,带来的是充沛的现金流,于是宝能系可以在二级市场强势举牌。

2015年8月,前海联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宝能系正式获得公募基金牌照;紧接着的2016年5月,其再获得一块财险牌照,前海联合财险宣告成立。

从前海人寿、前海联合财险、前海联合基金的股权结构来看,有四家持股者——钜盛华、深粤控股、粤商物流、凯信恒——同时出现在这三家金融机构的股东名单中。这几家股东中追溯至顶层自然人,虽然仅有钜盛华为姚振华持有,但实际其余几家皆为姚振华隐性控制。

以前海人寿为例,新财富曾详细追溯了其上层股东的历史演变轨迹,并且发现,随着外部股东广州立白、健马科技的退出,剩余的5家股东,不仅明面上的钜盛华为宝能控制,其余公司看似相互独立,但皆是宝能系曾经的子公司,或从宝能系独立出去。

因而,基本可以确认,前海人寿、前海联合财险、前海联合基金皆受姚振华控制。■

NO.23 华信系

持股机构:控股3家,参股2家,合计5家

布局特点:隐藏在云山雾罩中的实控人

华信系以华信汇通集团为上层控股公司,以大连华信信托为中枢纽带,涉入了5家金融机构(图23)。外界还在疑惑华信信托究竟是国有还是民营,一切都显得那么云山雾罩。MBO乎?实控人另有其人乎?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华信信托早已不再是国有控股金融机构。

公开信息显示,华信信托前身为工商银行大连市信托投资公司,1997年因金融分业经营之规定,工商银行大连信托公司剥离划归大连市政府,并更名为大连华信信托。而华信信托现任董事长董永成的公开履历显示,其早年曾任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技改处副处长,后调任下属的工商银行大连信托公司总经理,并且一直任职至今。

华信信托究竟是何时变身为民营控股的?我们查阅了大量公开资料,追溯了华信信托的股权变化轨迹,发现关键的时间点为2006年。

华信信托早期的股权结构并无见诸公开信息,我们所能查到的关于华信信托最早的股权信息,是大连控股(600747)于2005年6月25日的公告披露:“大连大显集团有限公司占其注册资本的9.18%,与大连港集团、中国华录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并列其第一大股东。”所披露名称的三家第一大股东皆为国资,两家为大连市背景,一家为央企背景。

2006年12月,华信信托进行了一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从5.01亿元增加至10.01亿元。华信信托2006年年报显示,增资扩股之后的前四大股东分别为大连港集团(9.99%)、北京越达投资(9.99%)、沈阳万基实业(9.99%)、清华科技园创业投资(9.99%),大连港集团依然为并列第一大股东,而大显集团及中国华录信息产业公司持股比例则下降至4.59%。

华信信托民营化之后,以该平台为依托,先后又入股了多家金融机构,混业金融初步成型。

而到了2007年,华信信托年报中披露的股东情况则出现巨大改变。大连华信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华信投资”)以49.18%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而原第一大股东大连港集团的持股比例则下降至4.96%。年报并未解释新晋第一大股东的股权来源,而华信信托在2007年并未进行大额的增资扩股,因而华信投资只能是通过受让老股的方式拿下近50%股权的。

此外,2006年年报披露,董永成是以职工代表的身份出任董事长,而2007年年报披露,董永成是以第一大股东委派的方式出任董事长的。华信信托年报显示,新晋第一大股东华信投资的法人代表、董事长为即为董永成本人。

更加蹊跷的是,华信信托当前的第一大股东竟然是曾经的控股子公司。华信信托2006年年报显示,其控股子公司中排在第一位的即为大连华信投资,华信信托持有其90%股权。2007年,华信投资成为华信信托第一大股东之后,华信信托控股子公司名单中,华信投资的名字也同时消失。

2010年,华信投资更名为华信汇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华信汇通集团”),并将注册地从大连迁址到北京(华信信托2010年年报并未披露第一大股东已经迁址、更名)。截至2012年末,华信汇通持有华信信托股权上升至56%。

而华信汇通集团成为华信信托控股股东之后,其自身的上层股东结构也经历频繁变更,变化翻天覆地。截至目前,华信汇通集团共计16家股东分散持股,持股比例最高者9.87%,最低者仅0.06%。这16家股东中,除了大化集团(占比0.85%)、大连天歌传媒(0.81%)、大连燃气集团(占比0.06%)、大连港控股(占比6.41%)、大连重工(1.16%)为国资背景之外,其余90%以上的股份由剩余11家民营股东持有。而这11家民营股东,往上追溯是层级繁多、叠床架屋式的交叉持股甚至循环持股(其中部分可追踪至华信信托董事长董永成)。

华信信托这一系列变化的背后,包裹着众多令人费解的谜团。比如,华信汇通集团为什么要采取如此繁复杂的股权架构?隐藏在这云山雾罩之中的实控人究竟是谁?是否是华信信托的管理层借此实现了MBO?

华信信托民营化之后,以该平台为依托,先后又入股了多家金融机构,混业金融初步成型。

2006年,华信信托介入大通证券重组,并成为其控股股东;2007年,华信信托参与大连银行增资扩股,持股5.2%(2015年降低至2.94%);2008年1月,华信信托与大通证券联合收购良运期货,合计持股70%;同年,华信信托参与发起设立百年人寿,持股9.01%(于2012年转让);2010年,华信信托参与丹东银行增资扩股,持股19.79%,成为仅次于丹东市财政局的第二大股东。

综观华信系所持股的金融机构,无一例外皆在辽宁省范围内,而其中除了丹东银行之外,其他又皆在大连市。由此可见,华信系的资本辐射力有限。

在华信系内,还有三家持股公司——北京越达投资、大连顺联达集团、沈阳万基实业,角色也颇为特殊。它们不仅同时出现在华信信托的股东名单中,还出现在华信汇通集团的股东名单中,其中两家也出现在大通证券股东名单中。这三家公司再无其他更多公开信息,因而疑似为影子持股公司。■

NO.24 新理益系

持股机构:控股2家,参股3家,合计5家

布局特点:掌控保险,谋控证券

新理益系实控人刘益谦,人称“法人股大王”、“定增大王”、“艺术品大买家”,他在金融领域同样是个不可忽视的存在。新理益系控股有国华人寿、安盛天平财险,同时还是长江证券(000783)的第一大股东,通过长江证券又间接持股长江期货、长信基金(图24)。

2004年12月,新理益系主导发起设立天平汽车保险,由此获得一块财险牌照。天平汽车保险设立时的股东包括:新理益集团(20.17%)、上海益科创业投资(19.99%)、海南浦海实业(18.7%)、海南华阁实业(18.66%)、上海日兴康生物工程(17.4%)。

2007年11月,新理益系又通过旗下天茂集团(000627)主导发起设立国华人寿,由此又获得一块寿险牌照。国华人寿设立时的股东包括:天茂集团(19.99%)、上海汉晟信投资(19%)、上海日兴康生物工程(19%)、上海合邦投资(19%)、海南博伦科技(13.5%)、海南凯益实业(9.5%)。

两家保险公司设立之后,皆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股东变更,但标志性的股权变更各有一次。2013年,法国安盛保险出资19.14亿元,受让了天平汽车保险32.84%的股权,再对其进行增资,使得中外方股东各占50%股权,天平汽车保险也相应更名为安盛天平财险。2015年,刘益谦实际控制的天茂集团出资72.37亿元,从其他股东手中收购国华人寿43.86%的股权,从而实现对国华人寿的51%控股。

实际上,国华人寿及安盛天平财险各自的多次股权变更中,除了法国安盛保险入股安盛天平,其余多被市场认为是新理益系内的左右倒手。

比如,2015年天茂集团收购上海日兴康生物工程、上海合邦投资及上海汉晟信投资分别持有的国华人寿20%、20%和3.86%股权(合计43.86%),当时天茂集团的公告披露,转让方与受让方皆不存在关联关系。但实际上,三家股权出让方皆与刘益谦存在不同程度渊源。

上海日兴康生物工程既是国华人寿的原股东,又是安盛天平财险的股东。该公司原名为上海武汉香烟伴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为刘益谦,他当时持股80%,吴敏杰持股20%。2005年4月,该公司更名为日兴康生物工程,法人代表变更为王琴,刘益谦也不再持股。2006年1月13日,新理益集团将持有的安琪酵母(600298)1950万股法人股中的618万股转让给上海日兴康生物工程。2007年12月29日,新理益集团将其所持有的天平车险2000万股股份转让给上海日兴康生物工程。

新理益系实控人刘益谦,人称“法人股大王”、“定增大王”、“艺术品大买家”,他在金融领域同样是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上海合邦投资与刘益谦也有过交集。2008年,中体产业(600158)曾将惠州奥林匹克置业公司的股权转让给上海合邦投资。紧接着,刘益谦的新理益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开发了位于惠州的奥林匹克项目。

上海汉晟信投资成立于2000年11月24日,注册资本8625万元,控股股东及法人代表皆为陈琛。汉晟信投资早年是法人股市场的熟面孔,曾在西安饮食(000721)、金晶科技(600586)、中体产业、滨江集团(002244)等股票中有过成功操作。其中,至少在中体产业与滨江集团两家上市公司中,汉晟信投资与新理益集团曾共同持股。此外,陈琛先后担任过天平车险董秘、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

国华人寿的现股东海南凯益实业同样与刘益谦存在交集。2006-2007年,海南凯益实业先后受让了天茂集团下属子公司盈海置业94.75%股权。盈海置业的资产主要包括拥有的海南盈滨岛448.84亩土地的使用权和开发权。2009年,新理益在海南的“新理益·半岛壹号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的开发主体正是盈海置业。

安盛天平财险目前的5家中方股东中,除了天茂集团与上海日兴康生物工程之外,上海益科创业投资也与刘益谦有渊源。上海益科创业投资成立于2002年11月10日,由天茂集团与王薇、刘俊千、常蜡珍、江国宝共同发起设立,其中天茂集团持股31.25%,自然人股东王薇则是刘益谦的夫人。之后天茂集团及王薇先后将上海益科创业的股权转让给看似独立的第三方。此外,海南华阁实业投资、海南陆达科技都被市场猜测为是刘益谦的影子公司。

继控股国华人寿、安盛天平财险之后,刘益谦又试图谋求证券牌照。

2015年4月,长江证券发布公告称,其第一大股东海尔投资拟通过协议转让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流通股6.9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14.72%),权益变动完成后,新理益集团成为长江证券第一大股东,海尔投资不再持有公司股份。此次股权转让价格高达100亿元。2016年11月,相关股权方正式完成交割。

除了新理益集团从海尔投资受让的股权,国华人寿还从二级市场增持了长江证券。截至2016年末,新理益系共计持有长江证券17%的股权,但刘益谦并未实现对长江证券的实际控制。

长江证券的第二大股东湖北省能源集团此前进行了重组,于2015年末正式并入央企三峡集团。此外,三峡集团又通过三峡资本控股增持了长江证券,这样三峡集团通过两家子公司合计持有长江证券15.19%,仅仅略低于新理益系。从长江证券的董事会席位来看,新理益系与三峡集团各占三席,因而双方各自皆不拥有控制权。■

NO.26 香江系

持股机构:控股0家,参股5家,合计5家

布局特点:财务投资,见好就收

刘志强、翟美卿夫妇控制的香江系,可以说是老资格的金融投资者之一,其入股的金融机构家数不多(图26),且皆为参股性的财务投资,但含金量皆不错。因而,如果香江系的金融股权全数套现的话,将是一笔百亿级别的巨额财富。

1998年,香江集团投资入股广发银行,经过多次增持股份,现在为该行第七大股东,持股0.96%,香江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翟美卿曾出任广发银行监事。广发银行作为全国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较早设立者,资产规模却位居靠后,2016年末总资产为2.05万亿元。

1999年,香江集团入股广发证券(000776),目前为其第八大股东,持股1.57%,翟美卿曾出任广发证券监事。广发证券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于2010年借壳延边公路实现上市,借壳完成之时,香江集团持股广发证券5.64%,为第四大股东。

翟美卿和丈夫刘志强控制的香江系,可以说是老资格的金融投资者之一,其仅入股广发银行、广发证券等5 家金融机构,但含金量皆不错。

Wind数据显示,香江集团于2014年第四季度减持了广发证券4764.34万股,2015年第一季度减持了1.157亿股。自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A股走出了一波牛市行情,从2000点左右的低位最高突破了5000点(之后遭遇股灾暴跌)。香江集团减持广发证券的时间段,正是2014年底启动的以银行股领衔的金融股的大爆发时段,广发证券的股价也从10元/股水平最高涨至32元/股水平。根据估算,香江集团的减持均价应该25元/股左右,其套现额约40亿元。

2003年,香江集团参与发起设立广发基金,成为其第二大股东,目前持股16.76%。广发基金目前管理的基金规模为2300余亿元,在全国公募基金中位居第13位。

2009年12月,香江集团入股广东南粤银行(原湛江银行),与宝新能源(000690)同为并列第一大股东。不过目前降低至第四大股东,持股7.28%,翟美卿现出任该行董事。截至2016年末,广东南粤银行总资产规模2039亿元,位居全国城商行中等水平。

2010年,香江集团通过受让的方式入股天津银行,目前持股1.54%,未进入前十大股东之列。2016年末天津银行总资产6573亿元,高于全国绝大部分城商行。

近年来,香江系似乎改变了在金融领域仅作财务投资的定位。2012年初,香江集团将原子公司香江投资更名为香江金融控股集团,并将总部迁至深圳前海新区。香江金融控股的职责是对香江系的所有金融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与运作,其官网宣称,“未来几年,香江金融控股集团还将陆续申请新的金融牌照,增加新的金融业务,计划筹备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典当和信托公司等金融企业”。■

NO.27 凯德伦泰系

持股机构:控股0家,参股5家,合计5家

布局特点:明天系跟班

凯德伦泰投资目前直接、间接投资5家金融机构,皆为小比例参股,其中入股的三家与明天系麾下金融机构有交集——内蒙古银行、包商银行、恒泰证券(图27)。

凯德伦泰投资曾经为君正集团(601216)的第四大股东,君正集团的招股说明书披露,凯德伦泰的实际控制人为内蒙古人曹旭升(100%持股)。曹旭生本人曾出任君正集团的监事,官方披露的履历为:“曹旭升,1963 年3 月出生,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本科学历。历任中国神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神华准煤运销公司自备车管理办公室主任。现任天津开发区伊东工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内蒙古宏泰博欣投资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内蒙古凯德伦泰投资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赤峰交通路桥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内蒙古东泰矿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从其与明天系有诸多交集来看——企业源自内蒙古、实控人(或夫人)源自内蒙古、共同入股内蒙的金融机构,双方似乎有着某些隐秘的关联。■

NO.28 世纪金源系

持股机构:控股0家,参股5家,合计5家

布局特点:起步晚,涉猎广

靠商业地产及度假酒店起家的闽商黄如论,涉足金融业起步较晚,但也形成一定规模,其实际控制的世纪金源投资集团直接、间接入股了5家金融机构:北京银行1.3%、农银人寿10.19%、富滇银行2.11%、昆仑健康保险3.29%、中信建投证券8%(图28)。

与其他民营资本“就近投资”不同的是,黄如论作为福建背景的民营资本,其所入股的金融机构却全数都在福建之外,这与其运营总部设在北京不无关系。

来源:综合自牛爷财经(youthinking)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